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城市口水战 > 烟台城市性格的软肋

烟台城市性格的软肋(2/2)

观上努力营造国际大港的优势,尤其当日本横滨等大港发生大地震后,该港迅速抓住商机,取代横滨港,成为全球海上通道。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两港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1990年烟台港在为成为千万吨大港而努力时,青岛港已开始向5000万吨大港迈进,并于1995年突破5000万吨大港;到90年代末,烟台为突破2000万吨努力时,青岛港已号称亿吨大港了。尤其是集装箱,青岛港是烟台的100倍还多。

    当然,烟台港的衰落是与烟台经济的发展有关系的,长期以来烟台轻工业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港口的发展,但也不可否认,它的衰落与自身的创新意识差、拼搏意识差有关系。

    烟台的保守让人想到蛇口,曾经叱咤风云的蛇口,目前它只是深圳南山区的一个小片区,世界已几乎听不到它的声音,它只能孤独地蜷伏着,像一个寂寞的老人无助地感受历史的沧桑。它的经济辐射能力不但不能照射全国,连珠三角都不再把它放入视线。但它永远告诉人们一个真理:历史可以选择一个城市,也可以抛弃一个城市,而城市所能做的是一定抓住历史赐予的机遇,永不停息地创新发展。

    还有,烟台令人称道的莫过于它创造的“胶东模式”。烟台乡镇企业在烟台遍地开花,发展势头之好、之快,至少在北方是最为耀眼的。但胶东模式带来的辉煌没有持续下去。

    一直以来,烟台拥有全国黄金第一市招远、全国苹果第一市栖霞、全国蔬菜出口第一市莱阳等多个经济发达区域。然而,作为一个中心城市,烟台始终处于羸弱状态,难以在财富、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对周边所辖范围形成强磁力辐射。与此同时,全市工业布局散,产业层次低,虽有葡萄酒、三环锁、北极星钟表等几大件,但几个龙头企业只是各自发展,没有形成具备优势与特色的集群,竞争力大打折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乡镇企业面临治理整顿、关停并转、政策收缩,烟台的一些“二国营”式的乡镇企业开始因有产品无市场而渐告式微,即便一度成为“黑马”的乡镇企业,也没来得及“奔驰”,便已成“瘦马”。“胶东模式”很快式微,光环渐趋黯淡。“九五”期间,烟台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不仅落后于“八五”,还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最明显的是港口——2004年,青岛港的货物吞吐量已相当于五个烟台港,集装箱吞吐量是烟台港的17.7倍。

    一个人最痛苦的不是弱小时的失败,而是由强到弱的失落,一座城市亦然。烟台落伍,思想观念上的故步自封、小富即安是主要原因。深圳起步就同上海、香港比,而烟台人却习惯于自己跟自己比、今年和去年比。结果,自己比自己,越比越自喜;今年比去年,年年有发展。这就是烟台城市性格的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