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小康痛 > 五、经济形势:击溃“中国崩溃论”

五、经济形势:击溃“中国崩溃论”(1/2)

    全球经济的“亮点”

    1984年,美国世界经济研究所的布朗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一说,继而引起了一场全球性的大争论,最终以中国的持续稳健发展、人民生活稳步提高而平息了这场争论。然而,自2001年以来,一种针对中国经济的新的论调又在国外盛行起来。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有“国际经济乌鸦”之称的克鲁格曼教授提出疑问说,中国这个亚洲奇迹中的最大奇迹,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崩塌的神话?他还说,看中国的统计数据,就像看科幻小说。2002年3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索洛在香港的一次亚洲投资会议上预言,未来中国经济将面临长期负增长。认为,“如果体质健全的香港经济增长率为零,那么中国7.3%的高经济增长率怎么可能办得到?”更为直白唱衰中国的莫过于美国华裔律师章家敦了。2001年7月,章家敦出版了《中国即将崩溃》一书,认为“与其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还不如说中国正在崩溃”。

    针对又一波有关中国经济的“崩溃论”,国内经济专家和学者都一致地给予了反驳,国际上也有相当数量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对此论调表示了不解。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经济总体上是健康的,尽管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

    1.2002年经济的表现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跃上10万亿元的新台阶,达到102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83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52982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34533亿元,增长7.3%。

    价格总水平小幅下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农村下降0.4%;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3%;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2.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2%;居民消费价格中,服务价格上涨1.8%。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37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4780万人,增加840万人。年末国有企业下岗未实现再就业职工人数为4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0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比上年末增加0.4个百分点。

    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全年对外贸易顺差304亿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5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2864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742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年末1美元兑8.2773元人民币。

    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电信、民航、电力等垄断性行业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格局逐步形成,军工企业改革和脱困工作稳步推进;财税、金融、社会保障、粮棉流通体制等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农村税费改革试点逐步扩大,取得明显成效。西部大开发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明显加快;农业生产加快向区域化、优质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商业流通手段不断创新,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加快。

    2.展望2003年的中国经济

    刚刚过去的2002年,中国经济实现了8%的惊人增长。经济专家们乐观地预测,2003年中国经济将开始新一轮起飞。如果不出意外,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可达7.9%至8.2%。

    经济运行的态势,离不开大环境的影响。无论是专家还是政府官员,在分析2003年的中国经济形势时,大多认为国内外大环境整体比较有利。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2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2.8%,2003年将达到3.7%,世界经济自2001年陷入2.2%的增长低谷后出现转机,进入了一个增长相对平缓的时期。全球经济的领头羊美国经济出现回升势头,虽然复苏平缓,但缓慢爬升、总体好转的态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2003年的中国国内环境也是比较有利的。专家们指出,今年是****召开后的第一年,也是政府换届的第一年,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会进一步高涨。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司长郑京平认为,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特别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5年来的集中建设,中国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资金储备都有了高速的发展,足以支撑经济的快速增长。

    然而,2003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危机在全国蔓延开来,其对中国社会的冲击是全面的,经济自不例外。因此,国内外对中国经济走向如何,还能否保持较高的增长纷纷提出疑问,并展开了一场全球性的大讨论。

    (1)SARS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际结果好于预料。

    2003年5月初,国家统计局和各地方统计局分别公布了2003年4月份全国和各地区经济增长率及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这也是国家统计局首次按月份公布全国经济增长率,使我们能够及时地了解SARS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尽管这一影响开始显露,但影响相当有限,比人们想像的或预计的小得多,随着SARS疫情的发展,可能在5月份或者6月份对经济增长影响进一步扩大,但是众多经济界专家和学者仍对中国经济增长,包括SARS疫情重灾区的北京、广东经济增长表示乐观的看法。

    2003年4月份,我国经济增长率为8.9%,比一季度经济增长率9.9%下降1个百分点;按此数据计算,2003年1~4月份我国GDP增长率为9.65%,比一季度低0.25个百分点。这表明,SARS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影响已经显露出来,但相当有限,只有0.25个百分点。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SARS疫情发展,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可能还会在5~6月份进一步显现,今年经济增长率可能是一个先高、中低、后高的趋势。但是我们宁可把冲击影响估计的严重一些,采取各种应对措施果断有力一些,才能有效应对SARS危机。为此国务院于2003年5月6日提出的8项促进经济发展的举措,是十分必要、及时和富有针对性的。

    (2)SARS难阻中国经济发展,世界看好中国未来。

    由于SARS的爆发,2003年4、5月以来,全球许多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著名的投资银行都相继调低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但稍加分析就可发现,其调低的幅度都相对较小。如亚洲开发银行仅将2003年中国GDP的增幅下调了0.2个百分点,而全球8家主要投资银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也仅从7.6%下调至7.4%……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国际经济机构几乎一致地表示,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其中,世界银行的报告就明确指出,“SARS对中国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走势”。而瑞银华宝更是提出,在SARS疫情得到控制之后,中国将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的焦点。

    与此同时,众多跨国公司的实际行动也表现出他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据统计,即使是在SARS疫情最为肆虐的2003年4月份,北京市新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仍然达到了143家,同比增长了53.8%;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也达到了2.23亿美元,同比增长50.7%。而摩托罗拉、诺基亚、沃尔玛等跨国集团的新建项目也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正如德尔福集团政府事务总监约翰·安德森说的,“尽管我们对SARS疫情密切关注,但在中国的经营活动将一如既往。”

    这些权威的、活生生的事例让“SARS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比亚洲金融危机还要严重”、“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等声音,显得格外孤单。是什么让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这样的信心呢?我们似乎可以从最近一段时期国际舆论以及经济学者、企业家们的言谈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首先,中国对SARS的控制已走上正轨。

    国际舆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首先就建立在他们对中国政府及时控制SARS疫情的信心上。摩根大通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郑杏娟指出,如果SARS在2003年第三季度内得到控制,则不会对第四季度的投资活动造成显著影响。美国著名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尼克·拉迪也认为,尽管SARS大面积扰乱了中国的经济活动,但如果在近期SARS能够得到控制,中国今年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幅度。

    目前,随着我国政府防治SARS措施的不断加强,特别是2003年5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解除了对香港和广东发出的旅行警告,以及前些时候WHO专家斯爱伦作出的“鉴于中国对SARS防控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人们对疫情认识的不断提高,在中国不太可能发生SARS疫情严重加剧的情况”的肯定评价,这些假设的前提正在逐渐成为现实。2003年6月23日,中国内地SARS疫情最严重的北京也已正式向WHO提出撤销旅游警告的申请。斯德哥尔摩商学院著名经济学家布鲁斯·兰伯特也指出,中国政府对SARS的预防与控制已经走上正轨。从经济层面上看,虽然一些产业部门会暂时受影响,但影响将仅局限在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在2003年第三季度将完全恢复年初迅速增长的势头。因此,中国仍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经济体。

    其次,SARS不会动摇中国经济的根基。

    2003年5月的《远东经济评论》指出,SARS“是一场影响到经济的危机,而不是一场经济危机”。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经济学博士点主任陈智琦教授则进一步分析指出,SARS属自然灾害,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动摇不了中国经济的根基。

    在北京,法国家乐福中国区总裁施荣乐认为,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大国,庞大的经济规模使得经济调整回旋余地比较大,因此SARS对中国经济暂时带来的负面影响总体来说是局部的、暂时的和有限的。

    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在其新近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国的警醒》中则分析指出,SARS的影响至今似乎主要局限于中国的服务行业,而中国经济并非以服务业为主。高盛公司提供的数据则表明,由于中国的大部分农产品都就近销售,占GDP14%的农业有可能免受太大的冲击。瑞银华宝的中国策略师陈昌华认为,SARS疫情对消费的影响仅限于如北京、上海、广州那样的大城市,对整个中国的影响有限。香港在疫情爆发的最初一个月里,也曾出现消费明显下降的情况,但在疫情得到控制后,消费即出现回升。AC尼尔森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也表明,中国的消费者信心在SARS爆发前一直很高,这种全国上下共同的乐观情绪不容易被改变。

    第三,不进入中国市场,损失是无法承受的。

    2003年5月,《华尔街日报》曾登载文章指出,SARS所引发的危机并未夺去中国经济长期的光彩。相反,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需求普遍疲软的情况下,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被视为一个罕有的亮点。

    在北京有很大投资项目的爱立信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卡尔亨利克·斯万伯格也强调:“SARS对我们在华的投资计划没有负面影响,对我们在中国经营活动的影响也微乎其微。因为这里有着独特的中国速度。”家乐福中国区总裁施荣乐也认为,目前中国的消费潜力很大,各项经济指标开始逐步走向世界前列。中国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是家乐福关注的投资目标。家乐福在中国的拓展计划将如期进行。德国工商会主席约尔格·武特克则说:“我们谁都没有考虑取消对华投资计划。中国经济在劳动力成本和生产力方面已经变得很具竞争力。”

    对于国际投资者的这种坚定和热情,经济界人士分析指出,中国市场巨大,劳动力成本低廉,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对外资的强劲吸引力依然存在。而《远东经济评论》发表的文章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原材料和廉价技术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