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三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1/2)

    费陀尔·米哈依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一1881)是一个写城市下层平民和罪犯心理的能手,同时又是一个具有深刻的基督教思想的作家。其远祖是立陶宛的古老贵族。他的祖父是一位神职人员。他的父亲米哈依尔·安德烈耶维奇是莫斯科一家贫民医院的医生,1828年获得贵族称号,1831——1832年间得到一笔不大的产业。其父生性**暴虐,在庄园对农奴十分残酷,结果于1839年被农奴杀死。他的母亲玛丽娅·费特罗夫娜对宗教有一种狂热的虔诚,死于1837年。哥哥米哈依尔·米哈依洛维奇,长他一岁,兄弟二人,情投意合,曾在一起学习、创作、办刊物。

    1834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进莫斯科私人寄宿学校,1838年,转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彼得堡工程制图部门工作。后辞去工作,专事文学创作。1845年5月,经别人引荐,他结识了当时俄国著名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和涅克拉索夫,受到他们的鼓励和影响,发表了第一部小说《穷人》(1846)。这期间,他接受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傅立叶的学说,于1847年参加了醉心于空想主义学说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1849年4月23日,他和小组的30多位成员举行秘密集会,他在会上朗读了别林斯基致果戈理的一封信。结果,他和其他成员一起被沙皇宪兵逮捕,罪名是企图推翻现存的法律和破坏国家秩序。他们一起被关押在彼得堡罗要塞,于1849年12月22日,被判处绞刑,就在行刑前几分钟,传来沙皇把死刑改判为苦役的命令。这次死亡惊吓对他精神刺激很大,成为日后摆脱不掉的阴影。他在鄂木斯克要塞服了4年苦役,在塞密巴拉廷斯克服了5年半军役,最后被晋升为少尉。1857年4月,他和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其他成员一起被获准恢复贵族的权利,同时,也恢复了发表作品的权利。1859年12月,在其好友的极力斡旋下,他重返彼得堡,又开始了公开的文学活动。他曾于1862年、1865年、1867年三度出国,到过德国、奥地利、法国、瑞士、意大利、英国等地,其中最后一次出国,在国外呆了4年,并在德国著名赌城、温泉疗养地狂赌,这使他的癫病病进一步加重。

    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文学创作上,同时,他也曾主编过自办的刊物《时代》,和保守的梅谢尔斯基公爵出版帝制派刊物《公民》。1879年至1880年,他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投入到了他的宏伟巨著《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创作中。小说的第一部陆续发表在《俄罗斯通报》杂志上,第二部没来得及写,费·米·陀思妥耶夫斯基就于1881年1月28日(新历2月9日)逝世,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进人正规学校读书以前,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父母任老师,家教严厉,这对他的智力开发很有好处。他在12岁以前,就读完了《司各特全集》,这对他以后走上文学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自幼患有癫痫病。在他流放西伯利亚期间,恶劣的生活条件和沉重的精神负担。使他的病频繁发作,这种病折磨了他一生。由于患病,他变得比正常人敏感严肃,而且对任何事情都非常真诚执着,达到几近疯狂的地步。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活的时代,正值俄罗斯农奴制改革前后,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俄罗斯农民和城市平民生活更加贫困。他少年时代生活在彼得堡,也曾到父亲在图拉省的农庄里度过假,因此,他对彼得堡下层贫民和俄罗斯农民的生活都有所了解。特别是城市贫民的生活一直困扰着他,而他也穷愁潦倒,经常为贫困所扰。他涉身其间,对他们非常了解、关注。贫困、酗酒、卖淫、犯罪,使他触目惊心,他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为俄国寻找一条出路,消除罪恶与不幸。他开始接触一些民主主义者,如别林斯基、涅克拉索夫等,但很快又醉心于空想社会主义,并且参加了著名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

    西伯利亚的苦役生活,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亲身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惧,同时他也接触了许许多多的政治犯和刑事犯,从他们身上,他看到了暴力的可怕。他认识到,在俄罗斯这块具有悠久的宗教传统的土地上,不能像法国大革命一样采用暴力改变现实。暴力行为违反人性,背离了上帝的法则,不仅不能铲除罪恶,还会造成更大的犯罪。人的犯罪,邪恶的产生,乃至一切不幸,根本原因在于忘记了上帝,道德沦丧,所以,必须从心灵深处唤醒人的道德意识,重归上帝怀抱,这样就能实现普遍仁爱的谐和世界的理想。这是俄罗斯的出路,也是整个世界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他呼唤俄罗斯人民接受上帝安排的这个世界,忍受苦难,达官贵人和阔佬们放弃盘剥,更多地关心人民,彼此真诚相处,灵魂得到复活。这就是他的所谓的“土壤派”理论。他关心人民即“小人物”的不幸,嫉恶如仇,终生不渝。在初期,他更多地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痛苦的哀怜、同情,铭心刻骨,然而无奈。他关注犯罪问题,因为他害怕不幸的俄罗斯人民通过暴力改变现实,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条歧途,他要为俄罗斯指导一条通往上帝的路,一条真正光明的道路。

    他的这种思想,带有浓厚的宗教博爱理想特色,但在现实中却显得软弱、苍白,不切实际,它永远是一个遥远的彼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思想,他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们才离得越来越远,才得到了保守的宗教贵族集团的支持。但实际上,他又和他们貌合神离。他是一个很难被人理解的、孤独的天才。另外,死亡的恐惧和生活的磨难,似乎消磨了他的意志,改变了他的信念,其实,在内心深处,他对信念的执着、意志的坚定并没有丝毫改变,只是在理论上作了调整。他面孔冷峻,疾病使他嘴唇不停地抖动,但眼神坚定、顽强、甚至疯狂。

    另外,他父亲为人**暴虐,而母亲则温和虔诚,因此,对他形成一种像弗洛依德在分析其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所说的“俄底浦斯情绪”,也有一定的影响。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9世纪的俄国是和托尔斯泰并称的伟大作家,“是被托尔斯泰高峰挡住的更高峰”(法国:纪德语)。但就其深刻的思想内容、无与伦比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洞察力和表现力、对世界产生历久不衰的影响的广度与深度而言,他在整个俄罗斯文学中是独一无二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作家,同时也是最复杂的现象。他表现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城市生活,特别是生活在下层的各种小人物的生活。贫困不幸、犯罪、上帝是他作品内容的核心。他把战场设在人的心灵深处,表现人的道德感的交战。因为他要解决的是人的道德问题。

    他在创作初期,基本采用传统的写实主义手法。后来,越来越多地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他把人的精神作为客体直接加以描写,写人的梦幻、直觉、病态的情感,具有现代主义的心理表现特征。越到后期,传统的现实主义就越不能满足他的要求,甚至成了他表达的一种障碍,他不惜一切地加以创造,调动一切可以为他所用的表现手段。《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所描写的人物、环境,都尽可能地抽掉了外在的现实特征和联系,具有浓厚的象征主义和寓言色彩。整个来讲,现实主义仍还是他一生都没有摆脱的基本框架和模式。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同时也具有强烈的神秘主义和宗教气息。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这么一个复杂的变体。

    俄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在《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书的修改》一文中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三大发现:①思想观念成了艺术描写的主要成份;②创造了人物形象的全新结构,主人公的意识不为作家的框架所限,和作家具有平等地位;③小说的全面对话性。后两个方面是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所指出并详尽论述的“复调结构”。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像乐曲中的不同声部,互相对话,共同奏成交响曲。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部作品是中篇小说《穷人》。小说以书信的形式,写了彼得堡小官吏马卡尔·杰武什金和孤女瓦尔瓦拉·杜勃洛谢洛娃的交往和他们的情感。杰武什金是被生活压垮了的小人物,可怜虫。他在政府机关里,不停地抄写,仍然生活困苦,蜷缩在彼得堡贫民窟的一个角落里。他狼琐、顺从、屈辱、默默无闻。没有人爱他,也没有人需要他的爱。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孤女瓦尔瓦拉,他把她救出青楼。他把所有的爱都投入到瓦尔瓦拉身上,瓦尔瓦拉也处处关心他,安慰他。他的生命为之一振。不久,瓦尔瓦拉为生活所迫,嫁给了曾玩弄过她的地主贝科夫。杰武什金的生命支柱垮了。在这篇小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对这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表现出深切同情,这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调。这部小说的发表,得到别林斯基等人的高度赞扬。

    1845年夏开始创作的另一部中篇小说《同貌人》(另译《孪生兄弟》)1846年2月发表在《祖国纪事》上。九等文官戈利亚德金生性怯懦,逆来顺受,在官场中有一种危机感,他恐惧、怀疑,发展到病态。他有时也有自尊,幻想着当大官或做达官贵人的乘龙快婿。最后他的精神分裂了,出现了一位与他同貌的怪客,这位怪客卑鄙、狡猾、无耻,处处与他相对,这样,戈利亚德金的妄想狂日益加重,他最后进了疯人院。这部小说写的虽仍是小人物的卑微顺从,但又具有了自尊与反抗的新特点。《同貌人》通过同貌人揭示了人的灵魂深处人的性格的两重性,并表现了人的异化现象。小说注重对人的复杂精神世界的表现,并对许多病态的心理、人格分裂、幻觉等作了深刻的描写,这是他以后创作发展的一个起点,是以后许许多多作品的题辞。

    在这一时期还有小说《普罗哈尔钦先生》(1846年)、《女房东》(1847年)、《白夜》(1848年j等。短篇小说《白夜》写的是主人公“我”和一个少女娜斯晶卡在彼得堡夏至的白夜期间四个夜晚的交往。“我”是一个因为对生活失望厌倦靠梦想过日子的人,是一个软体的中性动物,像蜗牛、乌龟,不是人。因为碰上等待情人的娜斯晶卡,“我”给她以帮助和安慰,并爱上了这个年轻姑娘,才感到了真正的存在。最后,娜斯晶卡终于等到了自己的未婚夫,重回情人的怀抱。“我”手里拿着娜斯晶卡表示遗憾的信,眼中流出眼泪、但是这整整一段幸福的时光,对“我”的一生来说还嫌短吗?小说缠绵忧伤,并带有神秘色彩,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中独具韵致,是难得的佳作。

    流放西伯利亚期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活动中断了。重获自由以后,他发表了几部中篇小说:《叔叔的梦》、《斯杰潘科契沃村》等。1861年,他和其兄米哈伊尔创办了月刊《时报》,他的长篇小说《被欺凌与被侮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