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二节 莫里哀(1/2)

    莫里哀(1622——1673)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他一生写了近30个剧本,大部分是反封建反教会的讽刺喜剧,也有一些剧本鞭挞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恶习,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他基本上遵循古典主义法则,但注意从民间创作中汲取营养,从现实生活中选取题材,使作品富有民族特色和现实主义特征。他善于运用高度集中概括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性格,熟于情节,妙于剪裁,遵循生活的逻辑而对“三一律”有所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在欧洲戏剧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戏剧家之一,他把欧洲的喜剧提到了真正近代戏剧的水平。

    莫里哀原名让一巴蒂斯特·波克兰,莫里哀是他的艺名。他出生于巴黎一个经营宫廷陈设的富商家庭,1643年离家出走,与几个志同道合者组成“光耀剧团”,在巴黎演出。但因经营不善,剧团负债累累,莫里哀被债主控告人狱。出狱后,他不改初衷,加入流浪剧团,在外省辗转演出13年(1645——1658)。1650年后,他担任剧团负责人,开始创作剧本。1658年应召在卢佛宫为路易十四演出。演出的成功使剧团在巴黎安定下来,从此开始了新的戏剧创作时期。1659年,莫里哀演出他进京后的第一个作品《可笑的女才子》。1673年,他创作了最后一个剧本《无病呻吟》,并抱病登台,担任主演。2月17日第四次演出时,他身感肺炎恶化,体力不支,但仍然坚持演完。回家后咯血不止,当晚与世长辞。教会痛恨这位思想自由的剧作家,不准将其遗体葬在教堂墓地。

    莫里哀从小喜爱戏剧,一生对艺术执着追求。演戏在当时被认为下流职业,演员地位相当于流民懒汉。莫里哀冲破社会偏见的束缚,放弃他法定的继承权和已经取得的律师资格,昂首挺胸走上了戏剧舞台。剧团负债,他被监禁,父亲将他赎出,希望他改弦易辙,他却不惜与家庭决裂,义无返顾地加入流浪剧团。他看戏、演戏、写戏,喜剧是他的生命。伴随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步。可以说他是活在喜剧里,死在演出中。他是一位不计名利,为喜剧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正活过的人。

    莫里哀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传统,维护个性自由,反对封建桎梏和宗教束缚。他年青时代就深受法国著名的自由思想哲学家伽桑狄的影响,逐步形成了无神论的反宗教思想。他在外省流浪演出13年和重回巴黎演出的经历,使他耳闻目睹了下层人民信遭欺凌、穷困潦倒、精神痛苦的惨景,耳闻目睹了贵族阶级恣意骄横、醉生梦死的淫威和“圣体会”成员充当宗教特务、为非作歹的行径。这种社会现实,使他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思想更坚定、更成熟,从而创作出一部部切中时弊、历演不衰的古典主义喜剧。;

    莫里哀反对轻视喜剧的偏见,认为喜剧要面向广大的“池座观众”,而不必迎合少数上层人物;主张喜剧要注重现实,表现“本世纪人们的缺点”,以求打动观众、教育观众。这些见解贯串于他喜剧创作的始终,表现出他在接近王权、接受古典主义法则的同时,坚持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立场和现实主义倾向的创作特征。

    莫里哀的剧作多以资产阶级的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爱情、婚姻、教育、宗教等观念上的矛盾冲突,或歌颂青年一代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或抨击夫权主义的封建道德,或揭露贵族僧侣的残暴伪善,或嘲笑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或赞赏下层人民的聪明才智;既考虑古典主义法则,又突破“三一律”的束缚,使剧作闪耀着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莫里哀的创作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645一1658)是创作奠基时期,主要是滑稽剧与情节喜剧。演出通过丑角的滑稽动作或剧本滑稽可笑的情节来求得喜剧效果。现存的剧本有《冒失鬼》(1653)和《情敌》(1656)。

    第H阶段(1659——1663)是古典主义喜剧开创时期,主要是社会风俗剧。他进京演出的第一个剧目《可笑的女才子》通过两个青年向一对出身资产阶级而又竭力模仿巴黎贵族风习的外省女子求婚闹出的笑话,嘲讽了贵族沙龙咬文嚼字、故作风雅的丑态。《妇人学堂》(1662)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剧本歌颂了青年人冲破金钱与宗教的阻力,追求爱情自由的胜利;以深入生活腠理的穿凿力,提出了妇女地位、女子教育、家庭关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集中抨击了修道院扼杀人性的教育和封建夫权思想。该剧一度被禁演。《妇人学堂》的问世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形成,同时又开了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之先河。

    第三阶段(1664——1668)是创作的全盛时期,也是他与教会和封建势力斗争最激烈的时期。他以强烈的民主倾向和拥熟的艺术技巧,写出了揭露宗教骗子的《伪君子》。(!664),鞭挞贵族恶行败德的《堂·璜》(1665),讽刺贵族句心斗角、“虚伪做作的《恨世者》(1666),嘲笑资产阶级贪婪、吝啬和虚荣的《吝啬鬼)}(1668)与《乔治·唐丹》(1668)等一系列杰出讽刺喜剧,塑造了一群不同性格的贵族、教士和资产者,揭露了没落阶段腐朽堕落的内幕和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丑态。

    《吝啬鬼》(又译《悭吝人》)是这阶段最重要的作品,剧本取材于罗马喜剧家普劳图斯的《一坛黄金》。主人公阿巴贡是个高利贷者,为了金钱,他要儿子娶又老又丑的有钱寡妇,要女儿嫁给富有的老头。他放高利贷,儿子是贷债人。儿子追求年轻美貌的玛丽亚娜,一阿巴贡却要娶她为续弦,还要姑娘带进一笔丰厚的陪嫁。为此闹得父女为仇,父子反目。儿子的仆人为了帮助小主人,故意拿走阿巴贡埋在花园的一万金币。阿巴贡不见了金币,呼天抢地,痛不欲生,要求开动一切国家机器,替他找回这“命根子>。当儿子用那一万金币要挟他时,他马上不要玛丽亚娜而要金币。作品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莫里哀用夸张讽刺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阿巴贡这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守财奴形象。他爱财胜过一切,金钱是他的命根子。他把搜刮来的钱埋在地下,在生活上吝啬到无以复加的程度。金钱的贪欲混灭了他的良心,父子之情、天伦之乐全都淹没在金钱至上的冰水之中。阿巴贡成了“守财奴、吝啬鬼”的代名词。

    第四阶段(1669一1673)是创作的晚期;主要是轻松幽默的滑稽剧和芭蕾舞剧。作品有《醉心贵族的小市民》(1670)、《史嘉本的诡计》(1671)和《无病呻吟)(1673)等。

    《史嘉本的诡计》是莫里哀最富人民性的剧本之一。剧本采用民间闹剧的手法,赞扬了仆人史嘉本的智慧与胆识,嘲笑了上等人的昏庸与愚蠢,显示出蔑视封建等级观念的民主倾向。

    《伪君子》是一部切中时弊的五幕诗体讽刺喜剧,代表了莫里哀一生创作的最高成就。

    流落巴黎的没落贵族答尔丢夫伪装成虔诚的天主教徒,骗取了富商奥尔贡和他母亲的信任。母子俩把他当作“良心导师”留在家中,,待着上宾。奥尔贡还要把女儿嫁给他,甚至把性命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