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胡适传 > 一、“国粹”与“国渣”

一、“国粹”与“国渣”(2/2)

10月审稿,11月付印,次年1月创刊号便与读者见面了。这是一本研究国学的刊物,却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出现:版面是由左向右横排,文章全部使用新式标点,在当时的确使人耳目一新。

    创刊号登载的《发刊宣言》是由胡适撰写的,其中首先总结了清代三百年间汉学研究的成绩和缺点,在这个基础上对研究国故的原则和方法作了更深入系统的阐述,可以说是胡适关于整理国故的一篇完整的宣言。他特别进一步发挥了“还本来面目”的观点,说:“整治国故,必须以汉还汉,以魏晋还魏晋,以唐还唐,以宋还宋,以明还明,以清还清 ,以古文还古文家,以今文还今文家,以程朱还程朱,以陆王还陆王,……各还他一个本来面目,然后评判各代各家各人的义理的是非。不还他们的本来面目,则多诬古人;不评判他们的是非,则多误今人。但不先弄明白了他们的本来面目,我们决不配评判他们的是非。”⑤

    胡适说这是一种“历史的眼光”,它要求既尊重历史,“还他一个本来面目”,又要把历史文化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去评价其是非功过。这是一种历史主义的科学观点,并吸取了清代汉学家们的治学经验,和复古派“保存国粹”论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了。

    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胡适在《宣言》中提倡“比较研究”,反对学术上闭关自守。他说:“向来的学者误认‘国学’的‘国’字是国界的表示,所以不承认‘比较的研究’的功用。……附会是我们应该排斥的,但比较的研究是我们应该提倡的。有许多现象,孤立的说来说去总说不通,总说不明白,一有了比较,竟不须解释自然明白了。”⑥ 他主张“打破闭关孤立的态度,存比较研究的虚心”,向西方学习科学方法,博采欧美学术的成绩作参考比较的材料。这种见解不仅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今天也不失其参考的价值。

    自从胡适号召整理国故以后,几年之内几乎形成了一种运动,中国传统小说和古代史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开创了以近代科学方法研究国故学的新局面。在具体实践中自然也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出现了不少问题和弊端,原因自然很复杂,而与胡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一些弊端也是分不开的。他和新潮社的人们提出整理国故时正当五四运动的**,胡适在这时候竟说什么“发明一个字的古义,与发现一颗恒星,都是一大功绩”,未免过甚其词,蛊惑人心;他又给青年人大开“国学书目”,演说《中学国文的教授》,要求青年学生读大量的古文,写作文言文。⑦ 这就难免在客观上引诱一些幼稚青年脱离现实斗争,踱进研究室去钻故纸堆。这却是胡适始料所不及的罢。

    -----------------------------------------------------

    ①毛子水的《国故和科学的精神》发表后不久,《国故》第3期(1919年5月出版)即发表张煊的《驳新潮“国故和科学的精神”篇》,于是《新潮》第2卷第1号(1919年10月出版)又发表毛子水的《“驳新潮国故和科学的精神篇”订误》。

    ②胡适的这封信原附载于《新潮》第2卷第1号毛子水的《“驳新潮国故和科学的精神篇”订误》一文的后面,后收入《胡适文存》,上海亚东图书馆1921年12月版,卷二,题为《论国故学——答毛子水》。

    ③《新思潮的意义》作于1919年11月1日,原载《新青年》第7卷第1号,同年12月1日出版;后收入《胡适文存》卷四。

    ④《胡适的日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月一版,下册,第445页。

    ⑤《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作于1922年11月5日至16日,18日改定(据《胡适的日记》),原载该刊第1卷第1号;后收入《胡适文存二集》,上海亚东图书馆1924年11月版,卷一。引文据1929年3月6版,第12~13页。

    ⑥同上书第23~24页。

    ⑦1920年胡适演说《中学国文的教授》(稿载《新青年》第8卷第1号,1920年9月出版,后收入《胡适文存》卷一),主张中学古文教学的时间为国语文的三倍,要求中学生“人人能作文法通顺的古文”、“人人能看平易的古文书籍”,选读《老子》、《论语》到桐城派古文二三百篇,还必须“自修”读完史书、子书及文学专集等15种,约计1050卷。胡适自己也承认古文功课“竟比从前增多了十倍”!1923年初,胡适又给青年学生开一个“国学书目”,多达158种,仅其中“文学史之部”所列78种书,估计总数在一千册以上,胡适还说是“最低限度的”。连梁启超也说“叫人从何读起?”(《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原载《读书杂志》第7期,1923年3月4日出版;后收入《胡适文存二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