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胡适传 > 四、共和与帝制问题

四、共和与帝制问题(1/2)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近二千年的君主**,创建了中华民国,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胡适对此起初也不甚了了,他在海外得知武昌首义的消息自然也非常关注,并曾讥刺受命于清廷的袁世凯“真是蠢物可鄙”,然而,他最关心的还是在汉口的大哥与明侄以及自家在汉口的店业。① 待到辛亥革命的周年纪念日,绮色佳天雨朦胧,秋风萧瑟,这时胡适经过美国民主共和政治生活的陶冶,对已建立的民国便油然而生“悠悠之思”了。这一年,胡适在致胡绍庭信中说:“祖国风云,一日千里,世界第一大共和国已呱呱堕地矣!去国游子翘首西望,雀跃鼓舞,何能自己耶1欢欣鼓舞之情跃然纸上,且表示“吾恨不能飞归为新国效力耳”。②

    然而,胡适却把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功劳全记在坚持改良主义的保皇派梁启超名下。他认为梁启超是“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思想界,15年来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并说:

    去年武汉革命所以能一举而全国响应者,民族思想政治思想入人已深,故势如破竹耳。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岂能成功如此之速耶!③

    戊戌维新失败之后,梁启超逃亡日本,致力于“新民”的思想启蒙事业,加上他“笔锋常带情感”的文字,在青年知识者中间影响确实很大,其思想启蒙宣传之功应予适当肯定。然而梁氏仍坚持君主立宪的改良主义道路,反对孙中山一派的革命道路。而胡适如此夸大保皇派梁启超的思想启蒙作用,又如此贬低革命派孙中山黄克强领导革命的功绩,却是明显背离实际的偏私之见,从中也可看出胡适受梁启超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有多么深。

    对于新建的中华民国胡适还是爱护的,对种种损害民国的行径他都不能容忍。当时有一个叫布朗德(J.O.P.Bland)的英国人从伦敦到美国来,四处游说诋毁中华民国。布氏曾经在中国海关做过事,他的演说登在报上甚有欺骗煽动作用。胡适读了很气愤,当即写信给《纽约时报》驳斥布氏的谰言。有一天晚上,布氏在绮色佳演讲,讲题是《中国的动荡局势》,胡适也去听。布氏反对美国人承认中华民国,他说列强不能承认民国,因为民国还未为中国自己的人民所承认。胡适听了这话,站起来用英文质问布氏有什么根据,布氏支支吾吾回答不出来,只好改口说他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对于布朗德诋毁民国的言论,中国留美学生都愤激不平,波士顿、纽约与绮色佳的留学生多有书信往来,商议抵制的办法。11月22日,中国留美学生会召开特别会议讨论,胡适在会上提出一项建议:在学生会设一通信部,专门翻译英美各国反对我国的言论给国内各报纸刊登,“以警吾国人士,冀可稍除党见之争、利禄之私,而为国家作救亡之计”。④ 由此可见他维护民国的诚心。

    胡适(前排右一)与康奈尔大学中国学生俱乐部成员合照。最后排右一是赵元任。

    窃国大盗袁世凯窃踞了民国总统的宝座以后仍不满足,又做起皇帝梦来。他首先把孔夫子抬出来,演出了一场尊圣祭孔的丑剧。1913至1914年间,袁氏先后颁布了几个尊孔祭圣的命令和条例。胡适在美国看到,曾大加嘲讽,指斥袁氏“此种命令真可笑,所谓非驴非马也”,又揭举袁氏尊孔之令有七大谬误,一一加以驳斥,说它是“一片空言,全无意义,口头谰言,可笑可叹”。当时,胡适虽然未必看到了袁世凯颠覆共和、恢复帝制的野心,却也指出袁氏尊孔令中把“纲常沦,人欲横流”归咎于国体变更以后自由平等之流祸,是一大谬误。⑤ 这不也可以说是在为民主共和而辩护吗?

    到1915年8月,在袁世凯的授意之下,袁的美国顾问古德诺(dnow)在美国各地演说,并发表了《共和与君主》一文,为袁氏复辟帝制大造舆论。杨度、孙毓筠等紧跟着发起组织筹安会,按照古德诺的调子加紧鼓吹帝制。胡适从报上得知消息以后,认为“古氏在此邦演说作文,均言中国无共和之程度,其说甚辩,足以欺世……于我国共和前途殊有影响,不可不辩”,于是写了《中国与民主》及《古德诺与中国之顽固反动》两篇英文文章,分别寄给纽约《望》月刊和《新共和国》周报。文章针对古德诺的谬论驳斥说:

    古德诺教授及其他一些好心的立宪权威们认为,东方人不适合于民主的政府形式,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过民主政府。恰恰相反,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