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胡适传 > 四、脚气病与做诗

四、脚气病与做诗(2/2)

同班多英俊,君独露头角。⑤

    其实,唱和应酬之作多枯燥乏味,没有什么好诗,倒是他的咏物诗《秋柳》颇含哲理,诗味隽永,值得一读。诗前有序云:

    秋日适野,见万木皆有衰意。而柳以弱质,际兹高秋,独能迎风而舞,意态自如。岂老氏所谓能以弱者存耶?感而赋之。

    全诗如下:

    但见萧飕万木摧,尚余垂柳拂人来。

    西风莫笑长条弱,也向西风舞一回。⑥

    胡适自己也颇喜欢这首诗,几年之后,他在美国还津津乐道,把它讲给美国女友韦莲司听,⑦又书赠日本友人泽田吾一,⑧甚至说“庚戌(1910)以前所作诗词,一一都宜删弃,独此28字,或不无可存之价值”哩!⑨

    胡适初学诗,多作古诗歌行,也作词曲,也翻译外国诗。当时中国公学的英文教员多能作旧诗词,也常常鼓励学生用旧诗体来翻译外国诗歌。胡适曾翻译英诗人堪白尔的《军人梦》、《惊涛篇》及邓耐生的《六百男儿行》等几篇。⑩他惟一不敢做的是律诗,因为律诗中间两联要对仗,他小时候没学过对对子,以为那是很难 做的。后来,他偶然试做一两首律诗送朋友,觉得也并不难,而且渐渐地看透了律诗这种“把戏”。他说:

    做惯律诗之后,我才明白这种体裁是似难而实易的把戏,不必有内容,不必有情绪,不必有意思,只要会变戏法,会搬运典故,会调音节,会对对子,就可以诌成一首律诗。这种体裁最宜于做没有内容的应酬诗,无论是殿廷上应酬皇帝,或寄宿舍里送别朋友,把头摇几摇,想出了中间两联,凑上一头一尾,就是一首诗了;如果是限韵或和韵的诗,只消从韵脚上去着想,那就更容易了。大概律诗的体裁和步韵的方法所以不能废除,正因为这都是最方便的戏法。11

    胡适这般鄙薄律诗,不满于用典和限韵,不正是他日后抨击律诗、鼓吹“诗体大解放”的滥觞吗?

    ---------------------------------------------------------

    ①《四十自述》“在上海(二)”,上海亚东图书馆版,第681页。

    ②《弃父行》,原载《竞业旬报》第25期,署名铁儿。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和时间胡适自己说法不一,在《四十自述》中说“在家乡做的《弃父行》,很表现《长庆集》的影响”;在《藏晖室札记》中说“余幼时初为诗,颇学香山。十六岁闻自里中来者,道族人某家事,深有所感,为作《弃父行》,弃置日久,不复记忆,昨得近仁书,言此人之父已死,因追忆旧作,勉强完成,录之于此。”据此,似作于上海。在《尝试集自序》中只说“那一年”做的,不说地点。今据《藏晖室札记》所录抄出。

    ③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边,富春山上,有东西两台,传说东台为东汉严光(字子陵)隐居垂钓处,西台是宋末谢翱(字皋羽)哭祭文天祥处。台下有严祠,宋范仲淹建,孙寄龛题联曰:“江山如画,高风终古长流,止姓氏流芳有光名郡;出处休论,清节尽人可学,愿去度濑无愧先生。”今仍在。

    ④《西台行》,发表在《竞业旬报》第29期,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九月十一日出版,署名铁儿,诗前有小序:“严光钓台之西为谢皋羽西台,而过者但知有钓台,不知有西台也,感此成八十四字。”1929年6月15日出版的《吴淞月刊》第2期刊出胡适《中国公学时代的旧诗》一文,此诗题目改为《谢皋羽西台》。

    ⑤见《藏晖室札记》卷十一“一一将往哥伦比亚大学叔永以诗赠别”(1915年8月21日)所收任叔永《送胡适之往哥伦比亚大学》诗。上海亚东版,第753~754页。

    ⑥原载《竞业旬报》第33期,题为“秋柳并序”,署名溟游。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戊申)十月二十一日出版。《四十自述》注“己酉”,误。李敖《胡适评传》第211页,引《藏晖室札记》卷七“三五秋柳”,按语同误。

    ⑦见《藏晖室札记》卷七“三五秋柳”(1914年11月13日),上海亚东版,第464~466页。

    ⑧同上书卷十二“三二往访泽田吾一”(1916年3月26日),上海亚东版,第858页。

    ⑨见《尝试集》所附《去国集》中《秋柳》一诗跋(1916年7月作)。

    ⑩《军人梦》,见《四十自述》“在上海(二)”,注“戊申”(1908)。《惊涛篇》,载《竞业旬报》第33期,署“英国堪白尔著,铁儿译”。《六百男儿行》,附载《竞业旬报》第30期所刊《军人美谈》一文中,署名适。

    11同注①,第70~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