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胡适传 > 三、入家塾,拜孔夫子

三、入家塾,拜孔夫子(2/2)

韵文,略述哲理的书。这两部书胡适都念得很熟,书中的意思却不是三岁孩子所能懂得的。以后,胡适又陆续读了《律诗六钞》、《孝经》、《小学》(朱熹编,江永集注本)、《论语》(朱熹集注本)、《孟子》(朱熹集注本)、《大学》(朱熹集注本)、《中庸》(朱熹集注本)、《诗经》(朱熹集注本)、《书经》(蔡沈集传本)、《易经》(朱熹本义本)、《礼记》(陈注本)、《纲鉴易知录》、《御批通鉴辑览》、《资治通鉴》。⑦

    九年的家乡教育,熟读了这许多经史典籍,为他后来做学问、“整理国故”打下了较系统的旧文化的基矗同时,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也深深地潜埋了尊崇孔孟儒家、特别崇拜程朱理学的思想根苗。胡适说,他的父亲胡传“是笃信宋儒的,尤其崇奉程颢、程颐和朱熹,是所谓‘理学’。由于业师刘熙载先生的教诲,我父亲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也很大”。⑧

    胡传所编的《学为人诗》讲“性命”,讲伦常“名分”,正是程朱理学的一套。诗的末尾写道:“经籍所载,师儒所述,为人之道,非有他术;穷理致知,返躬践实,黾勉于学,守道勿失。”他所崇信的便是程朱学派“即物而穷理”的治学态度。胡适读这部书的时候虽然并不懂得它的意义,但他父亲留下的这点“程朱理学的遗风”却是对他终生起作用的。他在家塾里读朱子《小学》,读经史典籍,大多取朱熹或他门生的注本,也可以说正是这种理学遗风的表现。

    -----------------------------------------------------------

    ①胡适的名字台湾和大陆的学者多有弄错的。参看上一节注④。又胡适的行名是洪,不是嗣。据绩溪县《上川明经胡氏宗谱》“凡例”中所载排行名的五言诗如下:

    天德锡祯祥,洪恩毓善良。

    明经承肇祖,世泽振同光。

    秉国思名彦,为邦有宪章。

    家庭敦孝友,继起衍宗长。

    胡适曾祖序东公,行名锡镛;祖父奎熙公,行名祯;父传,行名祥蛟;胡适兄弟行名依次是洪骏、洪骓、洪 、洪 ;下一辈是“恩”字辈,因奎熙公字世恩,为避讳缺笔为“思”,故行名依次为思明、思齐、思聪、思敬、思猷、思永、思祖(名祖望)、思杜。别派的人,如今健在的胡乐丰先生,则行名为“恩”,与思祖、思杜等为刚出服的堂兄弟。

    ②参看黄纯青先生的《台湾与胡适》一文,载台北《中央日报》副刊1952年11月29日。

    ③见胡适的《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欢迎会上讲词》(1953年1月6日),载《胡适言论集》甲编,台北华国出版社1953年4月版第116页。

    ④胡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己亥)十二月选阜阳县训导,任到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十二月。胡观象(禹臣)是胡适的族兄。《四十自述》亚东版第21页明明写着:“我的四叔父介如先生选了颍州府阜阳的训导,要上任去了,就把家塾移交给族兄禹臣先生”。又,《藏晖室札记》卷4“三六第一次访女生宿舍”(1914年6月8日)亦云:“余少时不与诸儿伍,师友中惟四叔介如公,禹臣兄,近仁叔切磋指导之功为最。”而李敖《胡适评传》第68页却说“…指导他念这些书的老师是他的亲族,最先是四叔胡介如,后来是族叔胡观象(禹臣)。”不知何据?

    ⑤见《四十自述》“九年的家乡教育”,上海亚东版第29页。

    ⑥见《四十自述》“从拜神到无神”,上海亚东版第36页。

    ⑦据《四十自述》“九年的家乡教育”列表。

    ⑧见《胡适口述自传》,台北传记文学社1981年3月初版,第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