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感谢北青(1/2)

    费力地提着两个重达42公斤的大行囊,走出长春站,多亏有个大学生帮我拎了一段。我先住进了旁边一个铁路部门的招待所,为省钱选了最偏僻的小间,仅能容下一张窄床。第二天又搬进了地下浴池,这里宿费便宜些,每天10块钱。出去找工作的时候,遇见一位好心的乔哥,介绍到他租住的工人宿舍,四五个人住一间楼房,每月才60元。宿舍管理人员挺照顾的,头一个月我独自住在211室。总算安顿下来,身在异乡,独对夜雨敲窗,这种奇怪的滋味变成一篇《寻梦春城》,寄给省电台一个真情节目。在列车上,我曾回思以往,前方人生路长。伴随车轮滚滚,我的人生也在伸展吗。

    青春年华,我曾拥有什么?屈辱岁月,苦涩生活,重逢的朋友,都说瘦了很多。

    灿烂季节,我也曾经度过。校园风光,尘世风浪,这冷暖滋味,谁人与我共尝。

    远离了忧伤,重拾起梦想。千里之遥,向往心中地方。

    寻梦春城,随梦飞翔。北国之春,花儿开放。寻梦春城,随梦飞翔。我的故乡,已在远方。

    行程中心间流淌而出的这首歌谣,融入了我的文章。节目由小雨姐姐播出后,我收到26位听友的来信,给我莫大的鼓励和温情,之后的晚上我都一一回信。也结识了其中几位朋友,演绎了一些故事。

    在长春街头,也曾被骗子坑过。那种幸运转盘,上标各种奖品,25块钱转一把,将我仅有的百余元和借朋友的200块钱都转进去了,只转来一堆劣质洗发水。两位大婶、一位大姐极力劝阻,将我推离了现场。我用了一点洗发水,幸好头发还没脱落,但手上却烧掉了一层皮。后来才知道那转盘是可以红外线遥控的,那婶子、大姐是闲来无事给人做托的,只是实在看不下去了。身无分文,只得写信向家乡的小井同学借四百块钱,不几日他给汇来才解了燃眉。

    我在一个刚创刊报纸的发行站,找到了一份工作,无非就是卖报纸吧。卖报也是有学问的,走街串巷或者到长途汽车客运站,新报纸别人不认可,全靠自己的叫卖吸引人。几个小时下来,也能卖掉五六十份,挣个二三十块,可以糊口了。后来乔哥丢了原先的工作,也开始卖报了。

    忽然有一天,到长春快两个月了,我坐在大公汽上望着街上渐深的秋意,想起该给家里写封信了。北国春城的秋天来得特别早,春天却到得异常晚,春与秋只如一个影子闪过,一年当中约半都是寒冬。“儿行千里母担忧”,孤身在外,却不理解父母的心思,太不成熟了。理解父母才是成长的标志呀。寻梦的少年啊,不管你在何方流浪,不管处境如何困窘,都不该瞒着父母,要让他们时刻知道真相,知道自己在哪里,在做着些什么。父母不会在乎你的成败,只会牵挂你还好吗?这封久违的信,才算解开母亲心头的结,要不都有点精神恍惚了。赶集的时候一辆汽车驶过,母亲好像听到车上有我的声音在叫她。这是思儿的幻觉呀,做儿女的如果有良心有孝心,怎能不体谅父母的苦心呢。幸亏没有再现二姐失踪时的悲剧。

    工作之余,我开始构思长篇小说,名字就叫《寻梦春城》。宿舍里陆续住进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开始在异乡艰难创业,同时准备考研。我们成为患难之交,这样一个小集体,也是笑声与惆怅相连,情谊与矛盾不断。有人会遭逢更好的机会,离开这间宿舍,去往新的城市。聚散离合,悲喜交加,太多的故事不能一一叙说了。

    中秋正值秋收,我随乔哥去他家帮忙收割。东北农家的土地可真多,我在家时并没干过什么活,这次真是累了个半死。第一次收割水稻,我们家乡都是夏天收割的小麦。东北只能种一季,苞米稻子一块儿收,地段也零碎,这丘陵地带有斜斜的梯田,没有机井,靠天吃饭。农人住着只有一米来高的窝棚,是半地下的便于保暖,进到里面还能伸展开腰肢,火炕烧得热热的,围拢炕桌盘腿吃饭。这里的农业和生活都非常原始,人与环境都年复一年,需要外来的契机引导它的改变。这里比我的家乡绝不止落后十年,所以东北再也等不得了,也不能再以别人原来的速度去追赶,十年的差距不能再用十年甚至更多时间。如果老是这种蜗牛速度,则只能被别人甩得更远,谈何振兴东北。振兴,需要的是现在,而不是等待,时机只能在创造中悄然而生。就如一个人的成功,你付出了才有资格耐心等待,若不主动寻求改变,只会错失良机,坐等就是无望。

    十五这夜,大家分食了几小块月饼。乔哥的外甥女也过来了,她上初二,缠着乔哥给她写学校布置的秋假作文,题目竟然是“怎样查字典”。天哪,这种题目是我们小学三年级就写过的呀,一个初二学生自己还写不了。东北的农村教育简直太落后了,也和它的经济基础一样。我想起初三时秀香的同桌,也是我的前桌,那女孩的成绩在班里只是中游。下学期她移民回吉林老家,名次稳居榜首。渐渐中考不成问题了,后来成风的高考移民的确是对落后地区考生的极大冲击。在全国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