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5节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1/2)

    某个天才的女性经理人来参加讨论会,说想要销售从埃及进口的啤酒。我问她想要做到什么程度,她说要卖得像嘉士伯那么好。

    这是一场进行得非常艰苦的讨论。消费品属于很难下手的商品。而且它的单价和毛利都很低,实属一桩“吃钱大虫型”的生意。越努力地去做,就会越快地陷入泥沼中。这是我的第一印象。

    如果它是一家可以投入数十亿广告费的公司,那也一切OK。可是这个公司根本没有预算。

    “我想以低成本将它卖得像嘉士伯那么好。”

    听到她这么说,我的眼前一片漆黑。心里嘀咕着:“这可真糟糕啊。”可是讨论是必须继续下去的。我重新端正了一下态度,试着站在顾客的角度上进行思考。只不过是头脑体操罢了,高高兴兴地开始行动吧。

    首先是成长曲线。和同类的进口啤酒类商品相比,埃及啤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啤酒了。所以也就无所谓成长期和投入期了。从日本国内的市场份额来说,它也许永远都处于投入期。于是我们就忽略成长曲线的分析,向前推进吧。

    接下来,需求和欲求的分析。

    不喝埃及啤酒就不行?好像没有这个必要吧。而且对一般人来说也不存在想喝埃及啤酒的欲求。

    那么商品能直观地被理解吗?有信心让人爱喝吗?

    嗯,它很好理解。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啤酒,它很容易让人记住。要想让它更深入人心,可以以埃及艳后的名字——克娄巴特拉来进行命名。

    那么能不能让人喝得惯呢?

    女经理说它非常好喝,凡是喝过的人都会上瘾的。

    我问她为什么呢?得到的回答是:“这用语言可表达不出来。”

    嗯,用语言表达不出来就意味着卖不出去。于是我就说“这是一个课题”。已经明确一个课题了,这也算是前进了一步了。

    下面,我们来探讨顾客目标。

    有正在盼望埃及啤酒的人吗?有参加讨论的人回答道:“埃及人!”

    于是我们有个想法:如果锁定居住在日本的埃及人,那不是也能卖得很好吗?

    可是女老板的发言让我们再次陷入黑暗的谷底。

    “埃及人都是伊斯兰教徒,是不喝啤酒的。“

    读者们能想像得到吧?这下子,会场的气氛像结了冻一般……

    有人问“那为什么埃及有啤酒呢?“回答说是为了卖给观光客。

    那就和旅行社建立联系,把啤酒卖给从埃及回来的观光客。还有人提出了一个非常聪明的想法,说:“因为存在着差异化需求,可以让经营外国料理的餐厅替我们卖这种啤酒呀。”可是以这种程度,也远远赶不上嘉士伯呀。

    收益模拟也很差。毛利少得可怜;在没有贷款的情况下,仅凭公司自己进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