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高层经济智囊 > 第十一章 茅于轼:“经济学界的鲁迅”(6)

第十一章 茅于轼:“经济学界的鲁迅”(6)(2/2)

有些人认为1万元的补贴在大城市能“买几块砖头”,也有人认为茅于轼不食人间烟火,根本不懂得农村务工人员的实际需求才提出了这样不可思议的观点。

    对此,茅于轼认为这是一个可能相比廉租房更为优越的政府住房政策。廉租房建在哪里是政府说了算,但是上班的人到哪里租房是根据上班地点决定的。另外,把补助的形式变成钱可以增加房地产开放商和住房需求人员的市场行为,让“看不见的手”去自动调节住房的供需平衡。

    总之,茅于轼对房价相关政策的提议都是围绕“市场主导”或“政府主导”哪个为核心的问题展开的,作为饱受计划经济发展模式之苦的老一辈经济学者来说,提出这些开放性的观点也不足为奇。面对各种不同的声音,支持茅于轼的学者还是建议这些人不要急于下定论,而是要通过这些热议的观点多做些学习和思考,更好地理解各种社会经济现象。

    9.均贫富的大同理想

    人类从古至今都充满了对美好公平社会的向往,《晏子春秋》提出了朴素的均贫富的思想:其取财也,权有无,均贫富,不以养嗜欲。而更为我们熟知的是《论语》中的描述: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宁固守其穷也要追求公平的心态在我们的国民意识里已经深深扎根。

    但是现实中的“贫富分化”往往是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从12世纪中叶起,侠义之盗罗宾汉的故事就开始在民间流传,作为“劫富济贫”的形象代言人,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心理,那就是“均贫富”。

    在王权大于一切的封建统治时期,均贫富的概念是君王为了维护国家安定而实施的一种统治手段。到了近代,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许多仁人志士提出了各种美好社会的构想,**的美好预期迅速占据了领导地位,成为几代人以及未来几十代人终身奋斗的一个坚定信念。新中国的建立正是广大人民众志成城,践行这一伟大理想的集中体现。

    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却迷茫了。过分迷信公平,使固有的“均贫富”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很多无辜的富人被无端地扣上“帽子”,为此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社会代价。

    作为从那个时期走过来的经济学家,茅于轼深知那种暴力“均贫富”的弊病。他结合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很多温和均贫富的思想,在税制改革方面的提议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茅于轼认为中国目前的税收体制需要进行改革,他主张税收的透明化和公平化,提出奥运奖金应该纳税以及国家领导人应该公开自己的税务缴纳情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