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林昭传(1/2)

    林昭,苏州人。民国二十一年生。本姓彭,名令昭,乳名苹男。父国彦,尝为留英学子,习宪政。数年,归,入东南大学。十五年,业竟。十七年,国府定鼎江宁,举试求贤。国彦就之,中魁。授苏州吴县令。国彦鲠直耿高,居官廉,有声。以故颇忤上差。未几,贬逐为邳县令。后,罢其官,归里。后,为商贾。以兵燹多难,家日拮据。三十四年,奔沪上,为银行职员。三十八年,归苏州。母许氏,名宪民,缙绅女。兄金元,为共党苏州书记。十六年四月,死。宪民年二八,尝入国军。二十五年,授第三战区淞沪第三专区专员。倭奴陷宁沪,逮于狱。后为国彦救免。三十四年,倭奴败,国府还都南京。宪民归苏州,授县银行董事,事新闻、汽车诸业。三十六年,众推为国大代表。后,为共党建地下电台,反国府。民国三十八年十月后,为苏州市政协委员。桑梓隆誉,重于国彦。国彦凡三子女:长女令昭,次女令范,幼子思华,皆有学才。

    令昭少颖慧,习经史,颇慕迁、固之风。父奇之,欲以效班昭,遂名之曰令昭。三十四年,就学于苏州景海中学。令昭善属文,长于文学。未及笄,以林昭为笔名,文字多发于报媒。有教师陈邦幸者,为地下共党首。与昭善,导悟之。后,令昭为教师杨愿所荐,入共党。令昭以父母故,共党密事,皆得方便。三十八年四月,国军觉,欲捕之。邦幸、愿等令出避之。令昭曰:“以家母在,彼能奈何耶?”不从。遂褫昭党籍。七月,中学业竟,欲奔苏南。宪民不许。令昭曰:“余之事,自有鄙见。母请勿问。”宪民怒曰:“汝今日去,日后勿归!彭门无此悖女也!”昭曰:“今日之行,效母昔时也。”竟负气奔苏南,竟以林昭名。

    国朝元年,毕业。三年,入常州,为《民报》编辑。后入常州文联。五年七月,试中苏省榜魁。九月,入北京大学。昭有才,好书善诗,文思敏,古近今体兼能,诗词文俱佳。教授游国恩叹曰:“君文采殊绝,今攻新闻而弃文学,惜也!倘入兰芳之门,必有所成也。”又曰:“若君有意,我可为言之。”后,事不果行。

    九年春,国于文艺诸务,有策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为“双百方针”。北大奉令行之。五月,诸生谭天荣等立百花学社,张元勋,沈泽宜等办广场杂刊。昭感之,遂入百花社,协元勋理刊务。时,天下人皆以为上虚怀纳谏,民主党派、高校学子咸奋涌上言,以陈时弊。当局侦之,不悦,遂触逆鳞。六月,风云为变,元勋等落劫难,攻讦甚厉。昭曰:“汝等既出令以求谏,人当实告之。今日谏书至,奈何如此耶?出尔反尔,信义何在!”众大哗,遂置与同罪。昭亢然不屈,寄书与元勋曰:“醉不成欢愁依旧,愁绪缤纷共相就。弄章着句涂鸦满,暗风入窗凉初透。水深浪阔君知否?冠盖京华斯人瘦,霏霏无尽江南雨,梦回冷泪湿薄袖”。以慰情怀。

    是时,昭素慕元勋才,遂伸援。知劫将至,昭告某曰:“吾等或就汤火,惟愿不流血。”十月,初定昭罪为“中右”。昭之,自杀。人觉之,得免。校以某按验昭,屡逼问,令自述其罪。昂然曰:“昭无罪,何述之有?”遂定昭为“极右”,褫学籍,送燕园拘役。凡三岁。昭于囚所,书曰:“冤狱遍地,何缘由也?岂独昭耶?”又曰:“上书陈时弊,何罪之有?”诸如此类,不可胜记。

    九年,校并入人民大学。羁押入数据室监禁。昭与张春元相善。与顾雁于上海编《星火》杂志。昭作《海鸥之歌》并长诗《普罗米修斯受难之日》,具刊其上。时,有同为“右派”者甘粹,遂互爱恋。或发之,遂遭谴。粹流新疆,姻约遂败。昭以羸弱,有内疾。时,刘少奇前妻王前亦莫名获罪,与昭同羁。前咯血,甚危。校长吴玉章与国彦、宪民有旧,遂书请宪民领昭、前等回沪养疾。将别,昭怅恨,寄诗于某师曰:“风雨同舟始相知,看记天涯同命时,今日握手成一笑,胸怀依然凌云志。”乃归家安养。

    会跃进政荒,民生凋敝。昭屡出言以讽时弊,当局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