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蒋介石成败录 > 61、设台阶压担子,绕过左右掣肘

61、设台阶压担子,绕过左右掣肘(2/2)

回报。

    一般地讲,在国民党政坛角逐,权力的大小与阻力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即想获得更大的权力必将遇到更大的阻力,获得的权力越大所遇到的新的阻力就会与之俱增,这是必然的。

    1944年5月,团中央干校开学。干校的校长由蒋介石兼任,它的前身是“中央青干班”,主任由康泽兼任,实际上,由他的心腹李维果主持日常工作。李维果这个人与主子康泽一样会揣摩蒋介石的心思。看到蒋介石有把自己安插到团中央的意向,便顺水推舟,提议由蒋经国来任要职。蒋介石顺势而作,立即任命。

    蒋经国有办江西“青干班”的成功经验,虽然,在团中央干校任职是一个新环境,但就工作性质而言,完全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他很快确立了中央干校的办学大政方针和教学体系。

    在办学方针上,确立了办学目标和指导思想,他明确地提出:“干校是革命的学校”,“干校应该实施革命的教育,培养革命的干部”,自辛亥革命以来,“革命”二字一直是最时髦的词语,蒋介石尽管早已背叛革命,然而,“革命”二字使用的频率不减当年,何况蒋经国在红色革命之乡生活了十多年,“革命”二字业已成为习惯用语,此时所言“革命”的内涵,与他过去苦苦追求的信仰,为之奋斗的“革命”大相径庭。如果把他所说的上述目标用更简明的话语表述,那就是“培训一批高层的‘嫡系的嫡系”。关于干校的指导思想,提出:“中央干校的学生,必须以校长的意志为意志,以校长的行动为行动”。“中央干校的学生必须以团作家,以校作家”。

    围绕这样的培训目标和指导思想,他规定了教学重点,简称为“两高三能三大”,即,以高深的政治素质为中心,培养高层的领导才能,包含识大局、担大任、办大事等内涵;训练“三能”,即“能文”、“能武”、“能开汽车”。在这一岗位上刚刚理出头绪,准备大干一场时,蒋介石对蒋经国有新的召唤。

    1944年,由于蒋介石继续奉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庞大的“国军”战斗力大伤,在日本侵略者发动的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溃不成军,南国国土大片丢失。为了挽回一点面子,蒋介石一方面作迁都西康的准备,另一方面搞战争总动员,发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这只不过是虚张声势。但是他要趁机帮助蒋经国培植势力那倒是真的。

    蒋介石下令成立“青年军政工人员训练班”,委派蒋经国为该班中将主任。他不仅让自己的儿子抓党团组织,还要他“抓枪杆子”。

    政工班第一期毕业后,成立了“青年军总政治部”,由蒋经国任主任。军政部按照国民党军队序列,编为八个师,各师设立政治部,这些政工部门的大小头目为清一色的“干校”研究部学生,蒋介石组建的生力军“青年军”为自己的儿子所掌握。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纳CC系的建议,将中央干校与中央政校合并,成立“国立政治大学”,仍由蒋介石兼任校长。CC系的打算是想通过合并改掉小蒋的“中央干校”。1946年政治大学挂牌办校,小蒋的嫡系与CC系派争权夺利闹得不可开交。最终因寡不敌众,作为小弟弟的小蒋嫡系在这场权力角逐中没有占到多大便宜。

    对于蒋介石而言,这两支队伍都是他的看家队伍。就亲情而言,那当然他的权力的天平肯定会向小蒋倾向。于是他搞了一个平衡,要求教育部签呈举荐蒋经国为“国立政治大学”(简称“政大”)教育长。

    如果这一任命成为事实的话,小蒋将如同他的父亲一样逐步向身兼难以数清的职务迈进。此时,他已经身兼三职了,除“政大”外,还兼三青团中央团部第二处处长和国防部“预备干部处管训处”处长。

    可是,如同前述,获取的权力大小与新增阻力的大小是成正比的。蒋经国仕途新的阻力接踵而来。这个阻力的后台可是一个重量级人物。在CC系头子陈立夫的导演下,“政大”演了一场“倒小蒋”的闹剧。全校师生集会抗议国民政府主席任命蒋经国为国立政治大学教育长。甚至有人喊出“反对儿子教育长”、“反对父子家校”、“蒋经国滾开吧”等口号。学校师生举行罢课,还派人到教育部请愿,表示不撤销蒋经国教育长的任命,绝不复课。

    这一下把事情闹大了。这可是名副其实的“反蒋行动”,小蒋嫡系亲信到现场观察,得出的结论是:“那种强烈的反蒋气氛,使人明显地看出,绝不是某些学生的一时冲动,敢向蒋氏父子开火,显然有人在幕后支撑。”

    蒋介石发怒了,电召陈立夫,予以严厉训斥。陈立夫也不敢把这场闹剧闹大。他立即出面“灭火”,布置“欢迎蒋经国教育长莅任视事”,其他对蒋氏父子不恭的标语全部清除。并把此次风波嫁祸于“青年军”复员学生。

    这件事使得蒋介石震惊,小蒋也愤怒至极。他郑重宣布,已经向教育部送出辞呈,决心不干那个教育长了。为了平息事态,老蒋只好强忍怒火,准允了小蒋辞职的要求。让蒋经国撤出这个阵地,让他到三青团中央,参与改团为党的工作。这一动议又因为CC系的掣肘又一次“流产”。此计不成,蒋介石再作变通,趁中央团部改组之机,把蒋经国安插到团中央,任常务干事兼第二处处长,主管组织训练。团中央书记长由陈诚兼任,其他两位副书记长也属于挂名,三青团的大权全在蒋经国掌握之中。

    评析:

    蒋介石培养蒋经国一步一步地实施,设台阶压担子,创造条件促进其成长。在江西锻炼的时候,安排蒋经国到重庆国民党中央干训班接受正规的培训,取得升迁的合法资格后,按程序行事,避免遭到非议;巧妙地解决蒋经国的国民党党籍问题,在国民党中央干校培训,事实上已默认了他的国民党党籍,一举多得;安排蒋经国抓“三青团”的教育工作,培养小蒋的嫡系队伍,为小蒋将来接班培植势力;打算安排蒋经国到新疆去任省主席一要职,担当更重的责任,虽然没有落实,但是,蒋经国为赴此任,在西北作长时间的考察,本身就是一种实际能力的锻炼,是影响力的扩张。

    蒋介石在把蒋经国推举到领导岗位的每一步都不轻松,阻力重重。有时成功了,有时退却了。退对于蒋介石来说并非败退,他是不把蒋经国培养成可靠的接班人是绝不会罢休的。因而,他的退只是一种迂回,绕过掣肘,另辟新径;这也是一种火力侦察,一种测试CC系的忠诚程度。陈立夫在“政大”的表演,使他对其更加保持戒心。消除这个障碍那只是迟早的事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