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铁血满弓刀 > 第四十四章 鼎文化

第四十四章 鼎文化(1/2)

    对于人类的史前文化李风是丝毫兴趣没有的,矇昧的时代并没有多少值得人铭记的故事和人物,存在的只是一些被传颂的神话故事。如果说有什么是李风所向往的话那就大汉王朝了,汉武帝刘彻的雄才伟略,李广卫青霍去病的所向披靡都是现在的李风所崇拜的。

    \u00a0\u00a0虽然这些东西引不起人们的多大兴趣,耿老师仍是事无巨细的为大家讲解着,足见其的负责。李风漫无目的翻着课本,直到夏商西周时期的东西才让李风感兴趣起来,而其中最让李风着迷的则是关于鼎的文化。没有仔细的听台上的老师在讲什么李风自顾自的看了起来。一堂课过的很快,很多人还沉浸于耿老师的渊博课已经结束了。

    \u00a0\u00a0在下课的时候耿老师说道:“这周我们基本上会讲到夏商西周时期而这段时期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关于鼎的文化,大家应该都知道司母戊鼎,这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鼎,后来这个鼎被考证其实名为后母戊鼎,因为时间原因你们可以去查考证原因。不过我要说的不是这个而是一个别的事情,上个月时间有人在秦岭地区发现了一个新的青铜鼎,经过考古学家的考证这个鼎是西汉时期的,而且比司母戊鼎还要高大一些。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有人断言这个鼎隐藏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这个鼎也将在这周五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因为和咱们的课程有关所以我已经向院里申请这周五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家有个准备,可以先查些资料。好了,下课。”

    \u00a0\u00a0耿老师说完就收拾东西离去了。听到这个消息的同学们倒是十分兴奋,没想到刚开学就有参观国家博物馆的机会,看来学习历史也不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

    \u00a0\u00a0李风也是有些意外,没想到刚对鼎文化产生兴趣就听到这样一个比较不错的消息,司母戊鼎自小学时期就有过了解但也不甚详细,至于新发现比司母戊更大的鼎应该属于轰炸性的消息了,可是为什么在新闻上没有看到呢?至于耿老师说的还关乎到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就更让李风感兴趣了,倒也对周五之行产生了很大的期待。

    \u00a0\u00a0通过刚才书上的了解和李风的认知,目前李风只知道鼎是青铜器中重要的器种之一,在最初的时候是用于煮食的器具而且也不是青铜而是粘土烧制的陶鼎,到后来才有了用青铜烧制的铜鼎。而且从夏商周到秦汉延续了两千多年一直是最常见也是最神秘的礼器。

    \u00a0\u00a0鼎有三足圆鼎和四足方鼎之说,而且后来也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利的象征。关于鼎的成语也有很多,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春秋鼎盛和鼎力相助等,从这里也可以判断出鼎所含有的显赫,尊贵盛大的意义。

    \u00a0\u00a0关于鼎的最早的传说则是大禹成为夏王以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并用九州的青铜铸成了九个鼎并将名山大川、珍奇异物刻在了鼎身上以一鼎象征一州存于夏朝都城。在那以后一直被视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并将建都和定立王朝称为“定鼎”。国灭则鼎迁,夏灭后迁于商都亳

    (本章未完,请翻页)京,商灭后又迁于周顿镐京。东周时期周王室衰落,各诸侯来说,觊觎王权于是有了楚王问鼎之说。

    \u00a0\u00a0司马迁《史记》有言: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大意是王孙满说德政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朝能统治天下是天定的,你不当询问鼎的轻重。于是想取周王朝而定天下的楚庄王受到了严厉的呵斥。

    \u00a0\u00a0后来秦武王直入洛阳窥视周室,进入太庙窥视九鼎并说这些鼎为秦鼎应当带回咸阳。而守鼎的官吏则说这些鼎从周武王放在这的时候一直没有移动过,每个鼎有千钧重没有人能举起来。秦武王不信尽平生之力将鼎抬起了一点,结果力气尽了砸在了右脚上把胫骨压断了,秦武王疼痛难忍挨到了半夜气绝身亡。

    \u00a0\u00a0不过后来秦国还是攻入洛阳,要将九鼎运于咸阳,但是在途中“其一飞入泗水,余八入秦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九鼎不全一直是其心病,秦始皇为弥补遗憾东巡寻鼎结果竟然给寻到了,只是在鼎刚被拉出水面就从水里跃出一条蛟龙将绳子咬断了,鼎又落入水中,自此之后屡寻而不可得。而剩下的八鼎的下落自秦始皇死后也消失不见成为了千古之谜,有传言被作为陪葬品埋入了骊山之中。

    \u00a0\u00a0众所周知的司母戊鼎,对于这个名称也有称为后母戊鼎的,至今仍在学界存有争论。在抗战时期被发掘而出,为了避免被日本人夺走又重新埋于地下只是在重新掘出以后已经少了一个鼎耳。自发掘后司母戊鼎就成为了世界上已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