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玻璃村庄 > 玻璃村庄第1部分阅读

玻璃村庄第1部分阅读(1/2)

    前言

    在世界文学的浩瀚银河中,侦探小说无疑是一颗闪亮的星。

    侦探小说最早的发源地是英国与美国,后来影响到法国、比利时、德国、加拿大、苏联与东欧一些国家的文坛,逐渐又发展到亚洲,在日本、中国、韩国都出现了“侦探小说热”。其发行量在世界文坛上也是高居其他小说之首。

    在中国,侦探小说所拥有的读者群是仅次于武侠小说的,这无疑是因为这两种小说精彩的情节与巧妙的构思,以及悬念迭起和神秘色彩吸引着读者。在我看来,侦探小说不仅是罪犯与侦探的斗智,也是作者与广大读者的斗智。侦探小说的启智性,还表现在一些科学破案的陈述上,通过把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知识融入作品,人们在阅读时既获得了各方面的知识,又自觉锻炼了读者的思维能力。这是只有侦探小说才具备的特点,也是武侠小说所无法比肩的,更是《棒槌学堂》系列精校e书制作的初始动力所在。

    在此,特别感谢52ebook论坛提供的交流平台,更感谢52管理员听风轩、gwjyc、zcs007及各位书友对这套丛书的制作所提供的无私的帮助!真诚的表示感谢!!而对于本丛书,虽然自称是精校e书,却仍然会存在许多缺点及疏漏,这完全是制作者知识水平所致,也望朋友们海涵!!

    埃勒里·奎因——西方侦探推理小说第三代典范

    从整个西方侦探推理小说史来看,埃勒里·奎因属于第三代作家。第一代是由福尔摩斯掀起的短篇侦探小说热,其主要作家是柯南道尔、普斯特、傅尔曼等人;第二代作家的代表人物有阿加莎·克里斯蒂、安东尼·贝克莱、范达因等人,他们在20世纪20年代成名,创立了长篇侦探推理小说的新形式。经过两代人的探索和创作,侦探推理小说的基本模式、写作手法均已确立,为新一代大师的崛起奠定了基础。30年代之后的侦探推理小说家注定成为该领域的集大成者,其中最著名的两位大师就是埃勒里·奎因和约翰·迪克逊·卡尔(1906一1977)。

    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是曼弗雷德·本宁顿·李(nfred bennington lee,1905-1971)和费德里克·泰纳(frederic dannay,1905-1982)这对表兄弟合用的笔名,他们堪称侦探推理小说史上承前启后的经典作家。两人本来分别从事广告业和电影业,1928年因参加有奖征文,两人开始联手创作侦探小说,三年后两人都辞去各自的工作,专门从事侦探推理小说的创作。在合作的40多年间,他们共推出40部长篇小说、4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大部分以埃勒里·奎因的笔名发表。埃勒里·奎因也是其小说中的主人公,其角色本身就是一位侦探小说作家兼超级侦探。年轻英俊的侦探埃勒里·奎因和他的父亲——纽约警察局的警官理查德·奎因是其大多数作品中的主要角色。

    故事中的埃勒里·奎因,有着运动员的魁梧体魄和迷人的银灰色眼睛,他思维敏捷,具有高超的推理能力。这一形象成为美国侦探人物的标准模式——一个极具性感的现代美国的福尔摩斯。

    奎因侦探推理小说开创了美国侦探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其奎因探案系列和雷恩探案系列烩炙人口,风靡美国及欧洲,至今畅销不衰。其小说的主角埃勒里·奎因也成为家喻户晓、深受读者喜爱的人物。

    难怪美国侦探推理小说家、评论家安东尼·布彻赞叹说:埃勒里·奎因就是美国侦探推理小说。在历次“历史上最伟大的10位侦探推理小说家”的评选活动中,埃勒里·奎因榜榜有名。

    埃勒里·奎因从不轻视读者的推理能力,在他许多侦探小说中的最紧张关头都特别设定一个章节“挑战读者”,希望读者在不看结尾的情况下能独立侦破书中设下的疑案。

    纵观埃勒里·奎因的侦探推理小说系列,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小说受范达因的影响,在主要人物奎因身上也不乏范达因笔下侦探范斯的影子,其衣着、举止、言谈、性格都带有浓厚的英国味。属于这一时期的作品有《罗马草帽之谜》《希腊棺材之谜》《荷兰鞋之谜》等国名系列和《x的悲剧》以及雷恩侦探系列共14部。

    后期创作从《凶镇》开始,该时期的作品与前一阶段作品的最大的不同是侦探奎因的美国化,动作增多、语言简练、性格活泼,连犯罪的场所也更具美国特色了。

    然而贯穿埃勒里·奎因前后两个时期全部作品的是他的最大特点:设局精巧,推理严密。奎因侦破的每一个案件都是难解的谜团,整个案情扑朔迷离,没有任何明确的线索,使人如坠五里云雾摸不着头绪。不看到最后,读者很难猜到罪犯是谁,看到谜底后,对作者无懈可击的严密推理只能赞叹。奎因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丝毫没有对暴力、色情的喧染,使读者在不受暴力和色情刺激的情况下平静地享受逻辑推理的智力乐趣。这在侦探小说中是难能可贵的。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埃勒里·奎因的绝大部分小说迄今未搬上银幕。在电影业十分发达的美国,这是十分罕见的,何况是像奎因探案这样深受读者喜爱的系列作品。但这并非好莱坞的疏忽,它曾将奎因探案系列中的几部拍成电影,但不成功,遭到奎因书迷的抗议,只好作罢,至今未敢问津。这大概也可以算是奎因侦探小说的另一个特点吧。

    第一章

    辛恩法官哼了一声:“喔,你说的是喀巴利!”仿佛三十二年来,他占据审判席位,从来没有任何人长过他现在坐着的厚茧,“不管怎么说,他不会这样。我了解他。”

    ——他十一岁大的时候才搬走的。

    “那使他成为一个权威啰,我猜想!你别想毁了我的论点。”法官倚身过来,慎重地把那本书丢到他客人的膝上,“我确信喀巴利的人都跟这家伙一样,对真正的新英格兰一无所知。还有你,也是一样。”

    约翰尼微笑着坐进法官的一张摇椅里。七月上旬的阳光照在他脸上(一如法官所保证的),正抚慰着眼圈四周的皱纹,米丽·潘曼准备的早餐——主要是由前一天毕柏湖的渔获所组成——也对他的胃发挥了神奇的功效。他把脚抬起来放在门廊的栏杆上,抖落了少许粉尘到扭曲的地板上。

    “喀巴利,”辛恩法官冷笑着,“没错,喀巴利是在辛恩隅东北二十八英里的地方,若要那些讨厌的乌鸦来飞的话。但与清教徒的精神却相隔十万八千里。你认为一个郡政府所在地会有什么?那是一个都市。你不能从喀巴利那儿了解道地杨基人的想法。”

    当约翰尼在喀巴利等待法官理清案件的那一周里,他听到人们提到辛恩隅时总是在窃笑,像是个杂耍的笑话——喀巴利一直强调它的文化优势,法官这么说。

    星期三晚上他们开车回去时约翰尼找到原因了。他们取道一条破旧的柏油路出喀巴利,向西南走。这条路先经过几英里的烟草农地,路况随着小丘陵的出现及农庄的稀少而愈来愈糟。接着他们来到一个遍地是焦黄树丛的乡下。开着法官车子的男孩罗素·贝利,反复地对着窗外吐痰……不是很老练,约翰尼这么想,但辛恩法官似乎不去留意。或许法官已经习惯了。当法院开庭时他住喀巴利,在郡大钟旁边贝茜·布鲁克的寄宿公寓中,离郡法院只有几百米。不过偶尔在周末时他也会要罗素·贝利载他回辛恩隅,在那儿米丽·潘曼会打开古老的辛恩大宅,清理床铺打扫家具上的灰尘,并为他烹煮餐点,好像对街的潘曼农场与她毫无关联似的。

    或许——约翰尼想起来了——米丽·潘曼到法官家要跨越的道路被称为辛恩路与此有一点关系。更别提辛恩免费学校,她的麦伊和艾迪都是从那里毕业的,而她的黛博拉秋天也将要入学——了不起的姓氏,辛恩,在辛恩隅。

    离开喀巴利二十英里之后,随着丘陵地的绵亘,矮树丛变成了次生的林地,再过几英里路更退化成沼泽湿地。然后在二十五英里的地标处他们绕过了毕柏湖,突然间他们登上了被称为圣山的山顶,看到辛恩隅就在下方一英里处的蜿蜒山谷中,好像老人脖子上成串的疙瘩。在暮色中一切都显得贫乏——不整齐的土地,曾经是一条丰沛河流的干河床,一堆曾经雪白的建筑物。他们在村中心辛恩家未修剪的草坪下车,罗素·贝利把车开回喀巴利的利思·伍励车厂停一星期。约翰尼感到他的心荒谬地往下沉。这和喀巴利不一样,没错,而喀巴利已经够糟了。这是全世界最不可能让人找到问题答案的地方。

    约翰尼对自己微笑,所有的希望都幻灭了。这想法懒懒地刺激着他。

    “可是你提到了谋杀,”约翰尼说道,“我相信你已经准备了一份令人心惊的本地杀人统计啰?”

    “好吧,你逮到我了,”老人承认,“在一九三七年我们有一个普通的案子——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和教堂的执事共谋杀婴——在北隅那边的教堂,你的祖父就是在那里受洗、结婚和下葬的。然后是在南北战争期间有一件令人遗憾的案件,是一个主张废除奴隶人士和一名民主党员间争执的结果。我们只有一件谋杀案是在大约十五年前……我相信你不会说在两百五十多年里有三件谋杀案可以算是一个统计,不。对此,顺便一提,天主应被赞美,也希望神继续呵护。”辛恩法官瞪着他的村子,那里已经完全没有阳光了,“我说到哪里了?”

    “谋杀在穷乡僻壤的复杂性。”约翰尼回答。

    “正是。你必须了解清教徒精神深入我们就像是胃有毛病时的胀气一样。你们纽约,甚至喀巴利,都不适合我们,也别想控制我们。我们专注于我们的实质,如果你把你的鼻子对准风向,你就能嗅到我们的气味。”

    “不是我,”约翰尼说道,“我早就粉身碎骨,不见了。”

    “谁说你了?”法官问道,“你的疾病之于辛恩隅,就像亚洲霍乱一样和我们没多大关系。不要让你的名字愚弄你,孩子。你是个不学无术的异教徒,我现在说的是个历史性的事实。我来跟你说说有关于清教徒的物质,那与你也有些血统关联。清教徒特质,总而言之就只有一件事——隐私权。”

    “谋杀。”他的纽约亲戚提醒他。

    “我快要说到了,”辛恩法官说着加快了速度,“谋杀这附近的人民不只是法律上有欠考虑的行动。我们一直被《圣经》教导禁止杀戮,我们也严格地遵守。不过我们也同样尊重个人的权利。虽然你不该杀人,但你有时会有一股强烈的渴望,当你自己的脚趾头被人踩着的时候。谋杀这个罪行,莫名其妙地破坏了一个人最珍贵的资产。我们被前前后后地拉扯着,好像蕾贝卡·赫默斯不知如何在她的腰围及多加一点肉汤和马铃薯间做选择。这让我们确定一件事情:将会受到惩罚,而且很快。清教徒的正义不会迟来的。”

    “以我前一分钟举的案件为例,”法官说道,“那事正好发生在战前——不是朝鲜战争,是更大的战争。”

    “战争是很奇妙的,”约翰尼说道,“我两者都参加了,但我看不出在规模上有多大的差别。有自己参加的战争,总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

    “我想也是,”法官说道,“唔,在那一阵子胡伯特·赫默斯的弟弟拉本在赫默斯农场上帮忙。拉本是个慢吞吞的人,不很精明,很少开口。但他从不错过任何镇民大会或投票权。”

    “赫默斯家雇用了一个叫做乔的人,乔·康隆利,是喀巴利萨拉·康隆利的表亲。对那些没有现代化设备的农人来说,乔确实大有用处。在意大利老家,乔总是用他的蹩脚英文说道:”如果你需要一个新的镰刀或是锄柄,怎么样,你就去做呀。‘他有着卷卷的头发和黑眼睛,像女人一样,而且他总是会说个笑话或唱段意大利歌剧给女孩们听。“

    “呃,”法官说道,“乔和拉本从一开始就不和。拉本会假装他听不懂乔的英文,而乔会取笑拉本的慢动作。我猜想拉本不喜欢在外面耕种;那个乔则是个只会工作的傻瓜。他们竞争得相当激烈。胡伯特·赫默斯不在乎。那一阵子他的农场相当活跃。”

    “拉本从来没有看过一个女人两次,就我们所知,”辛恩法官继续说道,“直到爱德琳·葛芙出落成一个有荷兰骨架的标致女人,此后拉本就经常洗澡,晚上常到镇公所广场上闲逛或是到爱德琳·葛芙会去帮忙的教堂。她也有点想去引诱拉本。至少拉本是这么认为,每个人也都说这会有所发展。但有一个晚上拉本在教堂晚餐结束后去找爱德琳,然后他在教堂对面由彼得·巴瑞经营的农人秣草谷物交换谷仓中,在干草堆中找到她。她躺在乔·康隆利的臂弯里。”

    法官从门廊栏杆上鞋子摆成的v形中看出去,好像在瞄准一样:“有一根干草耙插在其中的一捆上。拉本完全疯狂了,他用力地把它拉出来,大吼一声冲向乔。但乔对他来说太快了,他把爱德琳卷到一边,像一只猫般地出现在耙子下方,手上拿着他带在腰带中的小刀。那是一场很可怕的打斗,最后是乔的刀子直没入柄地插在拉本·赫默斯的肋骨间。”

    辛恩法官的目光定在旗杆上,它竖立在草地上,在他的产业前面像一支周年纪念的蜡烛。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晚上在那片绿地上的喧哗。人们聚集在旗杆、大炮及你的祖先亚夏豪·辛恩的纪念碑附近,好像宣战了。本尼·哈克那时候也是治安官——穿过辛恩路那边就是哈克的家,在南隅。本尼费了一番劲才把乔弄进他家里,那是他认为等待州警最安全的地方。拉本的哥哥胡伯特试图徒手打倒犯人。胡伯特是个很瘦的家伙,但那个晚上他整个膨胀起来,抖动得像一只青蛙。易尔·司格特及牧师希诺先生不得不压在他身上,直到本尼·哈克把乔·康隆利弄进上锁的门后。不是只有胡伯特是激动的,每个人都同情赫默斯家,如果这是在南方……”

    “但这是新英格兰的乡下,约翰尼。复仇在我,牧师代替天主这么说,但是清教徒总是在他至高的个人利害关系与‘你不得’之间挣扎。我不否认这是很危险的,但最后我们妥协了。我们把我们对乔·康隆利的私人兴趣转给社区。就是因为这样,我们犯下错误。”

    “错误?”约翰尼困惑地说道。

    “嗯,我们喜欢拉本。但更重要地,他是我们中的一分子。他属于这个村子和这片土地,没有任何外来的天主教徒有权力用狡诈的方式及意大利歌曲来介入辛恩隅创始家族中的公理教会、共和党成员和他打算要娶的女孩之间。那是我们要的正义,意思是说如果我们不能亲手放火烧了乔·康隆利,至少我们要看到他被烤焦在威廉斯顿的监狱中,而且几乎是立即的。”

    “所以我们让州警前来,他们把乔带离本尼·哈克的监管,然后疾驶出辛恩隅,几乎所有村里的车辆和马车都全速跟在后面,这可不是新英格兰农人通常的速度。他们差一点成功地把乔关在郡监狱中。韦斯特法官审理这个案子,他是喀巴利郡最好的诱饵专家。至少,他曾经是。你记得吧,约翰尼——我上星期介绍你认识的安迪·韦斯特。”

    “管他什么安迪·韦斯特,”约翰尼说道,“判决是什么?”

    “有爱德琳·葛芙作证说是拉本先拿干草耙攻击乔。”辛恩法官说道,“于是,喀巴利的陪审团毫不犹豫,判决开释。辛恩隅的居民,”法官说道,“一直不能原谅那个判决,约翰尼。我们仍然深受其苦,它严重地动摇了我们清教徒的正义感。在我们看来,拉本是在护卫他的家庭及社区不受到一个唱歌剧的外国人的龌龊侵犯。当时拉本和葛芙尚未正式结缔的事实在我们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细节,爱德琳·葛芙实际上已经可以算是了。我们让葛芙家极为难堪,迫使艾默·葛芙必须要卖掉他的产业到南边去。乔·康隆利很聪明地没再回来拿他的背包。他就是跑了,直到今日连萨拉·康隆利都没有他的消息。”

    “那个判决,”法官说道,“告诉我们说我们是住在一个仇恨的、新形态的世界,这个世界不了解敬畏上帝、忠实纳税的辛恩隅居民的权利。我们曾被出卖、被腐化、被羞辱。这是令人无法忍受的最后打击。”

    “我可以了解那一点,”约翰尼说道,“或许我并不像你所想象的那么见外。”

    不过法官不予理会:“因为长期以来我们这里并不顺利。一百年前辛恩隅比现在的康福还要大。在赫默斯农庄之后的康福路上,在伊萨白及司格特农庄之后的四隅路上,你还可以看到许多房舍、谷仓和磨坊的遗迹。消防队对面的那幢三层楼的砖房是乌林克什米尔工厂——”

    “什么工厂?”约翰尼问道。

    “克什米尔,就是一般通称的克什米尔羊毛。一八五零年左右乌林工厂雇用了两百多人,生产新英格兰最好的羊毛料。然后康福和喀巴利还有其他的乡镇以新厂吸引了许多此地的劳动人口,后来河流干涸了,陆陆续续地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们的总人口降低为三十六人。”

    “三十六!”

    “那还包括十五个未成年人。三十六,到十二月就成为三十七——埃米莉·巴瑞的第五胎。三十七,那是说,没有人死的话。年老的芬妮婶婶九十一岁。易尔·司格特的父亲塞司也八十多岁了……随时也可能会死,他又老又胖,坐在轮椅上。事实上,易尔也是一样。他在五六年前中风后瘫痪了。赫希·李蒙——没有人知道赫希有多老。找个时间我再跟你谈谈老赫希,那是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十二个家庭,”辛恩法官喃喃说道,“那就是我们现在所有的。如果不算单身的——我、彼露·普玛、芬妮婶婶、赫希以及凯文·华特斯——那就只有七个家庭。”

    “豢养牲口的也只剩下四处,而这个地区在上个世纪拥有一些州内最好的乳制品农庄。赫默斯、伊萨白、司格特、潘曼。问题是他们还能再撑多久,农会每夸脱牛奶卖八分钱,这其中他们还必须负担运费以及罐子的租金。”

    “惟一剩下的商店是彼得·巴瑞的,在东隅那边。彼得能持续下去的惟一理由是住得比较接近辛恩隅的康福人会跟他买……所以或许你会说,”法官冷冷地说,“除了甜美的回忆以及传统之外,我们什么都没有了。让其他新英格兰地方的人去欢迎可恶的纽约客和剥削者,我们一个也不要。”

    “除了你。”客人说道。

    “嗯,我可以算边缘人,”辛恩法官微笑道,“特权分子。我和芬妮婶婶,正是如此。”

    “这是我第三次听你提起芬妮婶婶,”约翰尼说道,“芬妮婶婶究竟是谁?”

    “芬妮婶婶?”法官似乎很讶异,“芬妮·亚当斯婶婶,教堂的另一边就是她的房子。尖细的悬垂设计,是这附近少数硕果仅存的老式房子。”

    “芬妮·亚当斯……”约翰尼陡然坐起,“那个无师自通的画家?”

    “没错。”

    “芬妮·亚当斯婶婶是辛恩隅的人?”

    “在这里出生的。她的画大部分是关于这个山谷的。芬妮婶婶相当不错,我听说。”

    “好得很!”约翰尼踩着四隅路,看着小教堂的后方。他可以凭着花团锦簇的花园,辨认出老式的新英格兰房子。

    “一直到她丈夫——哥斯·亚当斯,他是她的表亲——去世了之后,她才开始接触绘画。她现在惟一的亲人是费立兹·亚当斯,是她的侄孙,在喀巴利当律师。她很寂寞,我猜想。”

    “听说她是个传奇的老女人。我是否能见见她?”

    “芬妮婶婶?”辛恩法官骇然,“不可能会错过她,尤其当她听到你的祖父是霍瑞斯·辛恩的时候。庆典游行就在她家前面,因为她是最老的人。你会发现她和这附近的老女人没什么不同。她们都是这块土地的一部分,对自己花园里的每一个植物以及农地形态了若指掌。她们比男人长命而且似乎……她们就像围墙内的石头一样是不能被摧毁的。”

    “她一个人住?”

    “独自一人。自己做家事,针线活,烹饪,腌制食物——她们就像蚂蚁,这些老女人;她们的日常行为是出于本能。”

    “唔,可恶,”约翰尼说道,“谁处理她的事业?”

    “她自己,”法官笑道,“她上星期卖了一幅画得到一千五百元。‘我只是把我看到的画出来,’她说,‘如果人们笨到要花钱来看原本只要用上帝赋予人类的两只眼睛就可以免费看得到的东西,就让他们付出高价。’费立兹·亚当斯处理她的合约,但他会立即告诉你合约里没有一个字是她不知道的。她在圣诞卡、壁纸及纺织品图案设计上赚了一笔钱。有大城市的商人想要剥削她,她就拿来一些苹果饼及她亲手萃取的奶脂——她养了一条泽西乳牛,她每天挤两次奶并把大部分的奶送到学校去——使得他在还搞不清楚的时候就同意她的条款了。”

    “她怎么处理她的那些钱?”

    “一些用于投资,其余的都花掉了。若不是她,山缪尔·希诺几年前就必须去找另外一间教堂了。他惟一的收入是靠芬妮婶婶捐献的,他的太太伊莉莎白担任我们的小学老师。此外好几年来是由芬妮婶婶补足本镇大部分的年度赤字。以前是我在做的,”法官苦涩地说,“不过我的收入已不比从前了……现在一切都要靠芬妮婶婶的涂鸦了。”他摇摇头,“比我强。她大部分的笔触都好像孩子画的。”

    “你对艺术的评论可真是毫不留情。”约翰尼遥望亚当斯的产业,“我相信辛恩隅一定会以她为荣。”

    “以她为荣?”法官说道,“那个老女人是辛恩隅出名的惟一途径。她是我们全体存在的那部分中,惟一可以使我们的自尊免于一败涂地的人。”

    辛恩法官从摇椅里站起来,拍拍他那珍珠灰的鲨鱼皮外套并整理他的巴拿马帽。为了独立纪念日的活动,他今早仔细地换了衣服,那是他的本分,他感到好笑。但约翰尼认为他对这每年一次的角色乐在其中。过去三十年来,他年年都对辛恩隅发表七月四日的演说。

    “时间还很多,”法官取出他的大金表后说道,“游行是定在中午十二点,介于两次挤奶时间的中间……我看到彼得·巴瑞今天开了店门。昨天钓鱼之后就匆匆忙忙的,约翰尼,你还没有机会参观辛恩隅。让我们走一走,消化米丽的早餐。”

    由喀巴利到康福的镇高速公路总长三十五英里,其中通过辛恩隅的这一段叫做辛恩路。辛恩隅与四隅路在镇中心相交,沿着十字路口就是所有村里的居民,分在四个区里就像在切蛋糕一样。

    在十字路口的每一个角边都在地上插了一个弧状的花岗石标志。法官住的那一部分是村中的绿地,标志上写的是西隅,字母都已经快要磨平了。

    除了绿色是村里的财产之外,整个西隅都属于法官。在那里矗立了辛恩楼,建于一七一六年——有常春藤蔓爬的梁柱门廊,法官告诉约翰尼,是在独立战争之后才加上去的,那时梁柱成了建筑的风尚。在房子后方有一个建筑,比大楼还要古老,充当车库。那原本是个马车房,更久以前,法官说它是殖民地式的奴隶宿舍,就在一七一六年建筑物的现址。

    “奴隶制度没有在新英格兰持续下去并不是因为道德的因素,”法官神秘地说,“而是因为气候。我们的冬天害死了太多高价的黑人。印第安人也没有成功。”

    法官的七百亩地已经两代没有耕耘了;枯萎的树木长到车库的几米之内。房子周围的花园像一个小型的丛林。房子本身有一层灰色的污垢,仿佛生病了,正如村里大部分的房子一样。

    “我祖父的房子在哪里?”约翰尼问道,这时他们正穿过辛恩产业周围的栏栅,“不要问我为什么,我只是想要看一看。”

    “呃,很久以前就没有了,”法官说道,“那时我还年轻。它原来是在四隅路,伊萨白家后面。”

    他们踏上村里的绿地。在这儿青草是健康的,旗杆闪耀着新漆,飘扬在上的国旗是崭新的,革命大炮以及通向亚夏豪·辛恩纪念碑基座的三级花岗岩阶梯都被清洗过并挂上旗帜。

    “太可惜了。”约翰尼说着,一边想象它的模样。

    “我今天就要在这里传道,”法官说着,把脚放在第二级阶梯上,“老亚夏豪于一六五四年从北方带领人们远征,屠杀了四百个印第安人,在这个地方替他们不朽的灵魂祷告……早安,凯文!”

    一个人拖着一台生锈的除草机穿越十字路口。约翰尼所能想到的是曾经在北朝鲜稻田中绊倒他的一具尸体。那人又高又瘦,穿着一身棕色,戴着棕色的帽子,帽檐懒懒地耷拉在棕色的耳朵上。甚至连他的牙齿都是长而棕色的。

    那人成节状地向他们踉跄前进,好像他是用线绑起来的。

    他碰了碰帽檐向辛恩法官致意,推着除草机走过西隅的标志,让它嚓嚓地顺着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