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第十四章(1)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第十四章(1)(2/2)

大佑演出,罗大佑热达到**。之后便总有人问我,你没看罗大佑上海演唱会?你没写罗大佑的文章?我干吗非要看这种泥沙俱下的怀旧演出!从“圣地”回来的朋友对我讲,罗大佑唱不上去了,周围陪着大款来的女观众认为如果像刘德华演唱会那样后面配几个伴舞会更加完美……我这个朋友一定没听过那首《相见不如怀念》。

    我听罗大佑的时候,周围找不到几个知音,现在不听了,知音直往你怀里撞。但这两次罗氏撞击却让我感到有些异样。

    我一直认为,罗大佑像鲍勃?迪伦一样经历了从艺术家到艺人的蜕变过程,迪伦的分水岭是《路上的血迹》(Blood on the Tracks),罗大佑的分水岭是《爱人同志》,30年前迪伦在写《时代在改变》(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时他摸准了时代脉搏,2000年在为电影《神奇小子》(Magic Kid)写插曲《情势已变》(Things Have Changed)时他只剩下了刻薄。罗大佑从《恋曲80》《恋曲90》到《恋曲2000》,像软件升级一样,但变得越来越华而不实。至今我听他早期作品都无法分神,但听他后期作品却在心底暗暗鼓励他:努力吧,你会超过张学友。

    当然,作为一个听众,你无法让一个走到高处不胜寒并且也到了强弩之末的人按照你的意愿继续“寒”下去,能做到的就是“我再不相信你编的谎言,你也再不介意我的流言”,大家都喜欢甜言蜜语,不就是娱乐么。所以我更愿意把现在的罗大佑当成和天王们齐名的艺人来看,而不是去怀旧。

    那些从罗大佑身上寻找怀旧情结的人是可笑的,既然你喜欢他,并且一直喜欢他,何必要怀旧?罗大佑是属于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离开那个时代,他就是一个艺人。之所以造成怀旧,是因为今天三十多岁的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看到他的音乐会,所以“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时才有机会,于是罗大佑热了,但是罗大佑热也仅仅属于那些三十来岁的人,依托着今天发达的媒体,罗大佑变成了现象,这现象七十二变就变成了文化符号。拿时髦的东西当怀旧还是拿怀旧的东西当时髦,在我看来都是可笑的,因为是时间差导致罗大佑在不属于他的时代突然流行。

    这使我想起在美国音乐杂志上经常看到的“你从未听过的经典唱片20张”之类的文章,最初,我看到这类文章感觉有些不解,因为作者推荐的唱片我都听过,怎么美国人没有听过?唯一能解释的原因是编辑趁主编出去度假给文章做了手脚。后来我才明白这类文章差不多都是给新新人类看的,让不知道历史的人有温故知新的机会。如果罗大佑演唱会打出“你从未听过的20场演唱会”的招牌的话,或许会更让人明白一些,但是有一些同样没有看过的三十多岁的人混到里面,就有些乱了,历史的坐标应该定在哪里?怎么整都挺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