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第十三章(3)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第十三章(3)(1/2)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第十三章(3)

    60年代是什么情况呢?摇滚音乐会经常举行,60年代早期,唱片界还在为唱片的格式争论,到底用什么转速的唱片才是标准,这关系到唱片业的格局。虽然早在1954年就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但是种族歧视现象仍然很严重。在唱片业,黑人歌手成了一支主要力量,所以专门出版黑人音乐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那时候唱片还是以单曲形式出版,能有资格出专辑的黑人歌手,除非名气很大。

    同很多黑人歌手一样,50年代后期,布朗录制过一些单曲,但也仅仅停留在区域性成功的范围内。他把节奏与布鲁斯的节奏加快,演唱时更加夸张和歇斯底里,赢得了不少听众。但这种改变只能使现场演出的气氛和效果增加,在一张中规中矩的录音棚唱片里却无法体现。布朗知道,舞台才是发挥他魅力的地方,因此,他想录制一张现场唱片。这个想法是受另一个黑人歌手雷?查尔斯的现场专辑《个人》(In Person)的影响,但是,和查尔斯相比,布朗的级别还差得远,他根本没有资格去录制一张现场专辑。

    当时唱片业的观念是以出版单曲为主,为了避免风险,只有大牌明星可以出专辑,不是在全国有名气的歌星出版专辑很可能使那些底子不厚的独立唱片公司倒闭。那时候,有些黑人独立唱片公司在发行唱片的时候,都是开着卡车一个城市一个城市送货,回款也是个问题。另外,当时的录音技术还不能把现场表演的录音完美地复原,这就是为什么唱片公司不愿意录制现场专辑的原因。詹姆斯?布朗如果想录制一张现场专辑,必须让老板打消上面的两个顾虑。

    布朗当时的唱片公司叫King,是一家颇有名气的唱片公司,在50年代可能就算一家相当成功的独立公司了,它的旗下还包括十几家小唱片公司。当布朗把自己的想法透露给公司后,老板西德?内森立刻拒绝了这个天方夜谭的想法:出一首单曲可以,出一张现场专辑,门都没有。

    经典的诞生总是要迂回曲折。比如当年有人把“披头士”的样带交给Decca唱片公司的A&R部门的工作人员,这个人听了一会儿就说:“像这种吉他乐队已经不时髦了。”然后放弃了亲手让一支横扫世界的乐队诞生的机会。类似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欧文?索尔伯克说:“关于内战的电影从来就不赚钱。”所以他拒绝为电影《乱世佳人》投资;舒曼听到肖邦的音乐后说:“没有人会把它称为音乐。”数字设备公司创始人肯?奥尔森(Ken Olsen)在1977年说:“没有道理能够说明人们想在家里拥有一台计算机。”

    但是布朗没有放弃。他隐约感觉到,他与其他人与众不同的地方都在这张未来的现场专辑里面。于是他自己掏出5700美元,“这是我当时所有的积蓄。”布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