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无后为大 > 家庭角色的错乱

家庭角色的错乱(1/2)

    家庭角色的错乱

    孩子没办法真实地体验活着,因为有人妄图替他活着。

    是否有勇气构想这样一幕场景—

    某个静谧得可以感觉到自己鼻息的夜晚,同一屋檐下的父女俩突然慌乱起来。父亲拍打着自己的脑壳和肚皮,那躯壳发出空可乐罐子才会有的声音。“我哪儿去了?”父亲急切地问。女儿也在拍打自己,她发出的声音倒非常敦实,可小丫头也在惊叫:“我哪儿去了?”其实没发生什么丢人的事,只不过父亲挤进了女儿的躯壳,而幼小的女儿已被压缩到一隅??

    又过了若干年,女儿成年,歉疚地对父亲说:“我要去远方工作了,我有男朋友了。你怎么办?”父亲木讷了良久,然后,“嘎巴”一下就碎裂了。

    不要嫌我总是虚构未来。焦虑型人格的特征,就是总会预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险,而这危险大多不乏生活依据,并未超越现实。

    王晓告诉我,女儿现在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意义。下班后走在去接女儿的路上,他会情不自禁地笑出来。自己的文章被重要的期刊转载带来的幸福,还不如女儿一次普通考试的好成绩。如果可以每时每刻与女儿在一起,他也愿意。理智告诉王晓,不能过度侵占女儿的空间,必须极力克制自己的情感。有一段时间,他抓住单位的一切出差机会,“老男人饭局”更是有请必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生命意义,并没有因此而回归到自己这里。

    我们觉得深爱孩子,其实爱上的很可能是自己的投射,也包含了对真实之我的某种厌弃。王朔走得更远,他在《致女儿书》的序言中对女性之光极尽赞美,整个男性世界都被厌弃了:“我这书不想男的看。男的一肚子脏心眼儿,一嘴脏问号??一天到晚互相比,比实力,比装备,互相拍唬,互相吹。”

    面对孩子,父母为什么会把自己弄丢了,或者甘愿交出去?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家徐浩渊博士的一段话,或可作为参考答案:

    最简单的解释是,父母是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父母,尤其是妈妈,他们自己的成长停滞下来,他们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但他们不是通过自己的成长去解决问题,而是将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让孩子承受了双倍的压力。

    我觉得,由“我”进入“你”之世界,不是单纯的自我复制,而是一种移情别恋。而当一个人把自己与孩子混为一谈,才会像惧怕自己痛苦一样惧怕孩子的痛苦,像担忧自己孤独一样担忧孩子的孤独。孩子没办法真实地体验活着,因为有人妄图替他活着。

    因为存在移情别恋,溺爱的泛滥便其来有自。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说,与溺爱相对应的是真爱,真爱是尊重孩子独立的爱,真爱的父母懂得放手,接受并乐于看到孩子的自我独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