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是你还是它(1/2)

    是你还是它

    我愿意把孩子看做自己生活中的过客,我的职责就是陪他一程。

    一个人,与带他来到世间的人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是一直让我困扰的问题。

    那被叫做父母的人,除了要担起多数哺乳动物都在承担的养育之责,是否还具有某些特殊的权利与责任?需要为孩子引路吗?需要引多远的路?子女和父母的关系,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差异何在?

    在书中,我看到作家纪伯伦给为人父母者留下这样一段话:

    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建造房舍荫庇他们的身体,但不是他们的心灵,因为他们的心灵栖息于明日之屋,即使在梦中,你们也无缘造访。

    ??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被射出的生命的箭矢。那射者瞄准无限之旅上的目标,用力将你弯曲,以使他的箭迅捷远飞。

    诗化的语言太感性,无法清晰地解惑,我转而求助哲学,其中《我与你》这本书对我启发更大。

    该书作者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布伯,他以关系为世界的本质,把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简化到了极致。布伯认为,关系无非两种:我与你,我与它。

    当“我”带着需求和期望(不管它看起来多么美好)去和一个对象建立关系时,建立的是“我与它”的关系。“它”没被“我”当做和自己一样的存在,只是沦为了“我”实现预期的工具。譬如,很多父母都在说着“孩子,我好爱你”,其实他们对孩子的真实存在视而不见,其与孩子的关系就处于“我与它”的层面,孩子成了表达爱的对象和工具。

    在马丁?布伯眼中,“我与你”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当“我”放下目的性,以全部的本真与某一个人或事物建立关系时,“我”不再是一个经验物、利用物的主体,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任何需要—哪怕是最高尚的需要(如所谓“爱的需要”)—而与其建立关系。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