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犹太人的财富智慧 > 第六章 活着就是为了享受(5)

第六章 活着就是为了享受(5)(1/2)

    第六章 活着就是为了享受(5)

    “爸爸,有这个必要吗?”戴维?洛克菲勒不解地问道,“您说过这是我的零花钱,我有权自由处理的啊!”

    “当然是有必要的,这是你祖父创立的传统,洛克菲勒家庭的每个孩子都要这样做的。你在每天花了钱之后,晚上在睡觉之前,记下花钱的原因、数目,并给这笔开销的必要性作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这里面有一点我想有必要提醒你一下,所有的记录必须要真实,你知道诚实是最宝贵的。”

    “爸爸,我记住了。”

    “对了,我每周在发给零花钱之前,都要检查你的花钱记录本。如果你的记录令我满意的话,你会得到一点小小的奖赏,那就是在30美分之外再加上5美分。要是记得模糊不清的话,相应地要将30美分扣为25美分。”

    戴维少年时所受的“账目训练”让他以后的理财生涯受益匪浅。戴维通过对每笔账目的记录,逐渐明白哪些钱是该花的,哪些钱是不该花的。

    这种方法也使他从小养成了节约、勤俭的良好习惯,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计算能力。

    小约翰?戴?洛克菲勒仍然保持着老洛克菲勒教育孩子的特有方式,对最小的孩子戴维也从不特殊对待。他对戴维金钱意识的培养并不限于一个小小的记账本,还有别的办法。他给戴维的零花钱一般来说并不是能足以维持他在各个方面的开销的。戴维往往会感到手头比较桔据,要想得到更多的钱,指望父亲增加每周零花钱的配额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只能学着哥哥姐姐的样子,通过干些家务活儿去挣来一点点收入。

    戴维的劳动是按照劳动成果的数量来计算报酬的。根据当时父亲的规定,在家里打死100只苍蝇可以得到10美分;捉住一只耗子可以得到5美分;拔草每小时5美分;背柴草每小时10美分……每当戴维感到经济紧张的时候,总是通过自己半天或一个晌午的劳动来获得一项开销所必须的数目。

    让孩子们通过家务劳动来挣钱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一贯传统。对此,小约翰?戴?洛克菲勒和他的父亲老洛克菲勒有同样的看法。在他们看来,虽然孩子们出生在富有的家庭之中,但是绝不能因此而随意挥霍,那样会使孩子们养成不良的习惯。他希望孩子们在养成勤俭节约生活作风的同时,还能意识到金钱是劳动的成果,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相应的金钱报酬,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念。他当然也知道,包括戴维在内的孩子们并不是非常自觉自愿地去干那些家务的,甚至有时他们对那些事情感到厌恶。他们只是屈从于经济上的需要才去十分卖力地做家务活儿的。他十分固执地相信,自己在这方面的培养有助于孩子们养成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富翁哈同的生活习惯

    犹太人哈同是旧中国上海滩的犹太商人,来自印度孟买,曾经寄身于沙逊洋行的门下,并为沙逊洋行经营烟土和房地产。在自立门户以后以经营房地产为主,同时也兼营烟士,经过多年的奋斗而成为远东的第一巨商。

    哈同曾与孙中山、章太炎、蔡元培交往甚密。在社会活动方面,他兴办教育、发展慈善事业、资助和组织学术文化活动,对于旧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曾经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个人生活方面,他勤俭节约、洁身自好、不近嫖赌、不吸食大烟,成为上海滩商界的人格典范。

    1902年,哈同夫妇结识了曾留学日本、擅长诗画的僧人黄宗仰——乌国山僧。在爱妻的努力下,1903年至1904年,他们请山僧帮忙设计策划,在静安寺一带自己的地皮上,建造了一座占地50亩的别墅花园。花园正式命名为爱俪园,以表哈同对夫人——俪穗?哈同的深深爱意。3年之后,在罗迦陵的竭力坚持下,他们又把附近的土地圈进一百多亩。这次扩建后,哈同花园占地两百多亩,成为旧中国最大、最漂亮的私人花园别墅。花园内亭台楼阁、池湖水榭、曲径小屋、茂林修竹、奇花异草、小桥流水、珍禽异鸟一应俱全,园内还造了一座占地两三亩的佛寺,由乌目山僧率10余个僧尼住持。1910年,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