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山高水长 > 第二章 张中行先生不为人知的一些细节(3)

第二章 张中行先生不为人知的一些细节(3)(2/2)

    靳飞之人,可称为“京城遗少”,喜写作,喜京戏,喜书画,喜交友,娶日本女子为妻,做跨国文化交流,更加之有闲,所以他的这些爱好,就可以得到发展。他可以说是张中行的铁杆粉丝,对于张中行的所有著作,他不光收藏,而且研读,看到张中行作品如此风行,靳飞便萌发了筹建“张中行研究会”的想法。

    靳飞把电话打到我这里,征询我的意见,我当然是无条件支持,但是我有担心,就是成立个人研究会,有关手续是不是能批下来。

    事情果然朝我担心的方向发展了。靳飞去北京有关部门询问,人家回答说是没有上级部门的文件,个人研究会是不能成立的。但我们知道,更多的原因,还是因为张先生是布衣学者,一生没有担任过重要职务,名声不够显赫,加之张先生的文章,语锋里颇多刺芒,估计会有人看了不舒服,所以这研究会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靳飞在信里对我说:“对张中行先生的研究,估计在若干年后会继续。时间会证明张先生的作品和思想。”

    和张中行先生互赠“礼物”

    又读到张中行先生的新作了,是名为《蟋蟀》的一篇。先生忆起年少时在田野玩蟋蟀的情景,语气之中,颇多感叹:“一想就想到蟋蟀。想到它,主要是由耳之官出发的,是秋凉叶落的时候,在草丛,在墙角,听到蟋蟀的断续鸣声,我会暂忘掉烦嚣,忘掉利禄,而想到往昔,想到远人,想到流水落花春去也,以及领悟,多种执著、多种斗争的没有意味。这忘掉,这领悟,有什么值得珍惜的价值吗?曰有,不过是离人生的深处近一些而已。”

    我读过之后,一时忽发奇想,是想投其所好,给先生寄送一对蟋蟀去。

    想法有了,但如何实现,却成为难题。去捉,城市里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再说活的蟋蟀寄到北京,恐怕也成了标本了。

    不过我有办法,那就是适时大街上正有一种玩具,“电蟋蟀”,长方形的小纸盒内,有两只金黄色的电蟋蟀,各伏在两片绿叶上。打开盒子,蟋蟀立即发出悦耳的鸣叫,合上盖子,鸣叫停止,原来这是用感光原理制造的。

    我把这电蟋蟀送到邮局,寄给张中行先生一盒,附信说:“即便十月蟋蟀不能入床下,听听电声,也是聊胜于无吧。”

    我也留下一盒,放在书房,夜晚时,读书倦了,在灯光下打下这小盒子,蟋蟀展翅鸣叫,清脆亮丽,使人宛如置身于田野,也似乎相信,眼前这两只蟋蟀真的有了生命。《诗经》有吟:“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我住的小区里四围环水,有时也偶能听到蟋蟀的叫声,现在这电蟋蟀一叫,声音与真蟋蟀难辨真假,这也引得我对小区里的小河产生联想,有人书联云:“门前一湾金沙水,我当五湖四海看。”此联深慰我心,时常书写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