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山高水长 > 第二章 张中行先生不为人知的一些细节(4)

第二章 张中行先生不为人知的一些细节(4)(1/2)

    第二章 张中行先生不为人知的一些细节(4)

    事情过去不久,我也慢慢淡忘此事,不想张先生不认为这事无聊,竟然回了信,而且信中还夹寄书法一桢,令我喜出望外。

    信上说到:“寄来蟋蟀收到,雅意心领。惜乎邮寄过程中,其中一只翅膀折断,不过不影响鸣叫。本着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古训,回赠拙字一幅,请求两正,聊以补壁。”

    说两正,是因为诗是先生自己所写,书法也是出自先生之手。这幅书法,是先生赠的最大一幅,装裱之后,挂在我家厅堂之上,内容让我背得滚瓜烂熟:

    “甲子回环又一春,马羊去后又逢申。新风已叹冯唐老,旧雨仍怜季次贫。紫陌频惊寻梦客,蓝桥不见送浆人。安期巨枣知何似,且洗陶巾做隐伦。”

    诗里用典很多,显示出张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底,对我而言,显得还很有难度。有用了很长时间查了资料,算是大概理解其意。

    后来张先生来我家,看到墙的字,只是点点头,没有表示出特别的惊喜。我拿出小尺寸的名人题签本,请他再写了一遍。

    不过内容虽然能难住我,但难不住另外的高人。那是后来我到北京金克木先生家,请金先生题字时,金先生先看了一遍题签本,翻到张先生的这首诗,立即说:“张先生用典十来个,是想做隐士呢!”

    高手过招,从来都是点到为止。

    和张中行先生的最后一面

    人生百岁,终有一死。人生规律,概莫能免。

    张中行先生去世日是2006年2月24日,这一年,他是97岁。

    因为我跟张先生相熟是出了名的,圈里不少人都知道。所以随后郑州的记者就找我,来办公室采访和拍照,在2月27日的《东方今报》上报道了我和张中行的交往过程,还配发了照片。又因为我是《未名湖畔三雅士》的作者,此文记述了我和张中行,季羡林,金克木三人的交往印象,先是发表于《名人》杂志,后经《读者》杂志转载后,影响很大,所以《南方周末》的记者也打电话,在电话里对我做了采访。

    3月1日晚,我带儿子段蒙去北京,准备送张先生最后一程,我知道,这是最后跟张先生见面了。

    次日,我们到八宝山为张老送行。

    三月的北京,还是春寒料峭,我们父子顶着寒风,坐车往西到八宝山。八宝山的大名,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这里安葬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人物,而我们是第一次来这里,目之所及,都觉得处处庄严和肃穆。

    张先生的追悼会是在竹厅,深黄色的长方型小木牌上,“竹厅”两个绿字,秀美大方。追悼会很简单,没有讲话,没有悼词,等候见他最后一面的人,都默默地在大厅外面排着长队,治丧委员会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份张先生的生平和一朵小白花。

    这时,我见到一些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