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山高水长 > 第一章 忆张中行先生(4)

第一章 忆张中行先生(4)(2/2)


    饭后,女诗人尽心告辞回家,我当然就留下来了。我相信女诗人看我的眼光一定很惊讶,因为她认为能留在张先生家过夜的人,一定跟张先生过从甚密。而张先生在北京文化界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

    晚上睡觉时,张先生从阳台上拿出一个折叠的绿色行军床,就搭在他和老伴的床边,他老伴拿来铺盖,为我铺好。在两位老人的照顾下,我像个小孩子,不用动手,只有站在一边听吩咐的份。张先生的老伴还叮嘱我:“他年龄大了,离不开人照顾的。我走不动了,也不能去。明天去河南时,只好让你多费心了。”我赶忙说:“这不用费什么心的,能跟张先生同行,是我的荣幸。”张先生的话里带着感谢:“让你大老远来接我,还让你委屈住这里,不过这里比宾馆安静,能睡好。”

    还真让张先生说对了,这一晚,我睡得很踏实。次日一睁眼,张先生和老伴已经在房间里忙乎了。他老伴见我醒来,第一句就是:“你年龄不大,呼噜声可不小啊!”我不好意思地说:“嘿嘿,是吗?我没有听见。”张先生笑道:“谁能听见自己的呼噜呀?”

    天光大亮,我陪同张先生,一起往河南,向着他向往的少林圣地而来……

    张中行先生请客

    请客,需有缘由。心中高兴,有乐事,欲与人分享,主动邀请,这是一种;或者寂寞,想听剥啄声而听不到,遂约三二好友,聚以小酌,这也是一种;至于不速之客饭前造访,或者有约,叙谈至饭前,主人和客人都觉得饥肠辘辘,这时如果条件许可,主人提出请客,这又是一种。行翁这次请我们,我以为就是这种。

    行翁住在北京大学朗润园,我与出版社的李女士前去拜访。路上,李女士对从北大西门至朗润园的风景先是赞叹,后是羡慕。这也难怪,小桥流水,池塘荷叶,斑竹倩影,曲径通幽,除了公园,哪里还能找得到?“此曲只应天上有”,凡间发现了,自然要惊奇。这样的环境,最适合高流名士居住。所以朗润园里,未名湖畔,与张中行比邻而居的,有季羡林、金克木、吴组缃等诸多名士。

    到行翁公寓前,见他正在小径上浅吟慢行。引我们到室内,让座、沏茶,谈些约定要谈的内容。因为这篇文章要写“请客”,所以把前面的铺垫都一笔带过。于是便到午饭时间,我们起身要告辞,行翁挽留。挽留,这是客套,打个比方说,如果人家手里只有一餐盒饭,对你说“吃些吧”,这是人家的礼仪,如果你真的去吃,那就有些不识时务了。但眼下不同,一是行翁口气坚决,态度诚恳;二是在行翁家,柴米不会缺。若按李女士的意思,是不留,我却另有打算。因为我读过行翁的《吃家乡饭》、《酒》、《食无求饱》以及其他谈论吃喝的文章,对他请客的主张和喝酒的爱好,表示极大的兴趣,说白了,我是更想验证一下。所以就点头。原以为行翁要埋锅造饭,不想他却从抽屉里拿出几张钞票:“我们到楼下,吃一次动口不动手的君子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