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 > 第五章 许地山:“他似乎永远不会说‘不’”(4)

第五章 许地山:“他似乎永远不会说‘不’”(4)(2/2)

备。有几次我到中文学院上课,比预定上课时间早,已经看见先生在教室认真预备,翻抄上课时需用的参考书籍了。在上课的时间,有时偶遇一两个意义不明的词,先生也从来不肯放过,总要找到解释才休的。”

    许地山以“五四”闯将的姿态与热情,致力改革中文系,他把当时的“中文部”正式改为“中国文学系”,开办文、史、哲、翻译等课程,随后又分设文学、史学、哲学三系,合组成中文学院。他还着手革新课程,充实内容,积极倡导新文学、新文化、新思想,倡导汉字简化,改革八股文,力倡白话文,并把中文学院招生的作文全部改用白话。1941年7月,针对钱穆的《新时代与新学术》,他在《大公报》发表了《国粹与国学》一文,反对抱残守缺,主张“一个民族的文化的高低是看那民族能产生多少有用的知识与人物,而不是历史的久远与经典的充斥”。

    苦研1915年,许地山考进燕京大学,曾在文学院和神学院求学。在此后五年间,他成天出进于图书馆。

    燕京大学图书馆藏书丰富,尤其是中外民俗学、宗教学图书,许地山在图书馆读了很多中国民间故事、传说;因为兼通梵文,他通过比较作研讨,发现其中不少乃自印度辗转流入,若干年后,许地山就此翻译了《孟加拉民族故事》;而在图书馆里,他更多的是研读各种佛经。1918年,写给新婚妻子的小品《愿》《香》等篇章,都分别用了佛经词语和典故。燕京大学图书馆深化了他对图书馆的需求,此后每到一处,无论居住长短,许地山大半时间都用到了跑图书馆上。

    五四运动以后,大学停课,很多学生逛嬉于游乐场所,或无所事事,许地山却成天在图书馆流连忘返。燕京图书馆藏书已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了,就到其他图书馆去。可以说北京城里城外所有挂牌子的图书馆,他都跑遍了,他的同学日后回忆说:“北京的图书馆,没他没去过之处,一去就是一整天。他身上满是书香。”因为博览群书,知识面广,许地山在燕京大学图书馆也就出了名,人们认定他是一个一点也不痴的真正的“书痴”。

    1923年,许地山与梁实秋、谢冰心等同赴美国留学,他进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开读宗教哲学。在大学仅一年,而大半时间却都在图书馆度过。到写作自传体小说——《读〈芝兰与茉莉〉》,也是借用了图书馆若干藏书,并在图书馆的413号检讨室里写成的。在此期间,许地山还查阅、摘录了图书馆收藏的欧美学者研究中国道学文化的著作和调查报告,准备写《中国道教史》。后来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推出的这部书的扉页上,许地山为感念当年图书馆提供的阅读便利,还特地写下“美国哥伦比亚图书馆”等字样以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