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一篑之功(1/2)

    一篑之功

    古人有一句话,叫做“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就是说造一座山,已经造到九仞(八尺)高了,再加一篑泥土,山就成功。一篑就是一畚箕,缺乏这一点就不成山。故凡事差一点点就不成功,叫做“功亏一篑”。譬如小学六年毕业,你读了五年半不读了,便是“功亏一篑”,这一篑之功,是很大的!

    我逃难到大后方,曾经听见一件“一篑之功”的故事,现在讲给小朋友们听听。

    据说四川省西部,有一个地方,叫做自流井,这地方产盐有名。我曾经去参观过自流井的盐井。我们海边上的人,从海水中取盐。他们山乡的人,从井中取盐。但这井不是随地可开的,只有自流井等地方可开。这井的口,不是同普通井这么大的,只有饭碗口大小。但是深得很,有数十丈的,有数百丈的。用一个长竹筒,吊下井去。吊到井底,竹筒里便灌满了盐水。拉起竹筒来,把盐水放出,用火烧干,便成为盐。竹筒数分钟上下一次,每天每井出产的盐,很多很多!自流井地方共有数百口盐井。所以盐的产量,非常之大!抗战期间海边被敌人封锁,没有盐进来。大后方的大部分人民的食盐,是全靠自流井等处供给的。每个盐井上面,建立一个很高的架子,是挂竹筒用的。自流井地方有几百个架子,远望风景很好看。

    在讲故事之前,我们必须先讲盐井的掘法。要掘盐井,先须请内行专家来看地皮,同看风水一样。专家说,这地下有盐,就可以开掘。但他的话不一定完全可靠。因为多少深的地方有盐水,是说不定的。究竟有没有盐水,也是说不定的。所以掘盐井竟是一桩冒险的事业。你要晓得,掘井的工夫很大,饭碗大小的一个洞,要打下数十百丈深,必须许多人,用许多工具,费许多日子,慢慢地打下去。打几个月,然后有分晓。如果打了几个月,果然有了盐水,那功就是成了。如果打了几个月,毫无盐水,这工夫就白费!自流井的地底下虽然多盐水,但并非可以到处开盐井。白费工夫的实在不少!

    我到自流井游玩,本地的友人陪我去参观各大盐井。其中有一个产量最大的盐井叫做“金钗井”。我问本地人,为什么叫“金钗井”,他们就告诉我一个奇离的故事,现在我转述给诸位小朋友听。

    从前,自流井有一位寡妇。她的家境并不好,却有许多子女。她为子女打算,决定把所有财产变卖了,去请掘井专家来掘盐井。她想,如果掘得成功,子孙世世代代,吃用不尽。于是她实行了。先请专家来看地,看定了地,再请掘井工人来动手。她每天供给工人工钱和饮食。掘了数十天,掘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