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黄铜和锌的冶炼(2/2)

》中曾记载:“用铜一斤,炉甘石一斤,炼之即成鍮石一斤半。”说明在公元10世纪的时候,用炉甘石冶炼黄铜的技术已经普及了。

    可是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锌,受热易挥发,含量也不稳定,导致冶炼出来的黄铜的质量也不为稳定。到明朝时,人们从炉甘石中冶炼出来锌,从此黄铜的生产提高到新的水平。《天工开物》中说:“凡铸器,低者红铜、倭铅均平分两,甚至铅六铜四,四火熟铜,则铜七而铅三。”这里的倭铅就是指锌。

    “倭铅”最早见于飞露子在公元918年所著的《宝藏论》,从中可以推测,早在五代十国时期,我国已经开始冶炼锌。锌的熔点较低,遇到火时容易变成气体挥发,冶炼比较困难因此我国发明了密封加热法克服了困难。在明代的《天工开物》中就介绍了中国发明的密封加热炼锌法。这种方法是将炉甘石装进泥罐密封,然后在底部加热使罐中的炉甘石融化,等冷却时打破罐子,得到的就是锌锭。

    锌的冶炼成功,使得铜锌合金更加稳定,我国生产黄铜的技术遥遥领先于世界。

    炼锌法被发明出来以后,公元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我国的锌锭就源源不断地出口。在欧洲,直到16世纪才知道锌是一种金属,直到17世纪才知道由炉甘石冶炼锌。

    用铜锌配料生产的黄铜,是我国对世界冶炼业的又一大贡献,特别是金属锌的冶炼方法,是世界冶炼史上的一个重大发明,为冶炼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