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寻找自救的文化苦旅 > 劫难之后,他们还要继续流浪

劫难之后,他们还要继续流浪(1/2)

    劫难之后,他们还要继续流浪

    从公元9世纪到公元11世纪,基辅罗斯的经济、政治、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经济上,主要进行商业贸易活动,克柳切夫斯基说:“我们知道,东斯拉夫人大多住在俄罗斯平原的森林地带,森林地带的皮货和林间养蜂业为斯拉夫人的对外贸易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销售到拜占庭,西欧和东方市场(中亚、波斯、阿拉伯)的商品,除传统的毛皮、蜂蜜、蜂蜡、奴隶等外,新增添了手工业品——金属制造品、锁骨制品和铜镜等。”而且,农业和手工业也在迅速的发展,这些构成了基铺罗斯时代主要的经济,即统一的市场正在形成。

    在文化上,从公元9世纪开始,便出现了斯拉夫文字,而且在当时流行的几种文字中,基里尔字母占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它适应了罗斯人的发音习惯。到公元10世纪初,这套字母得到广泛的传播。统一国家政权的建立、统一市场的日益形成,语言强大的交际功能的作用便发挥出来了。这从语言上加强了罗斯各地的联系,又丰富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增强了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系,对于罗斯文化的形成提供了语言基础。

    封建割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基辅罗斯的衰落。在国内,各个王公为了争夺大公的称号,彼此间互相为敌,战争不断,严重阻碍了罗斯经济的发展,割断了各地之间的联系。最终,统一的基辅罗斯一分为三:东北部处在金帐汗国即蒙古鞑靼人的统治之下,西部和西南部处于立陶宛人和波兰人的统治之下。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东北部罗斯形成了俄罗斯人,在西部罗斯形成了白俄罗斯人,在西南部罗斯形成了乌克兰人。

    从公元13世纪末到公元14世纪初,罗斯经济开始恢复并迅速发展。这时东北罗斯的商品经济虽然比较发达,但是它的经济形态属于封建经济形态,所以俄罗斯民族的形成是在封建经济形态和俄罗斯民族国家政权的建立的基础上形成的。政治上,封建领主、服役贵族、教会、商人、手工业者、农民都渴望国家统一。只有国家统一,他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获得一个稳定安全的国内政治环境,因此他们支持国家的统一,国家的统一便成为时代的要求。因此,封建社会中的所有进步因素都趋向于王权,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它也代表着形成中的民族。但是富有的封邑王公和蒙古统治者严重阻碍着国家的统一。

    在国家分裂割据的情况下,莫斯科王公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国家建立和民族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莫斯科王公要完成国家的统一,对内必须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对外必须推翻外族的压迫。

    这里就要说说瓦西里二世的长子,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即伊凡三世。l462年即位后,真斯科公国的统一事业进入了最后的关键阶段。伊凡三世1463年兼并了雅罗斯拉夫公国,1474年又兼并了罗斯托夫公国。这样,伏尔加河上游地区并入了莫斯科公国。诺夫哥罗德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共和国,同时又是“罗斯诸共和国的首领”。

    15世纪中叶,诺夫哥罗德已不可逆转地走向衰落。在领主政体的统治下,极少数领主握有大权,横行霸道。在诺夫哥罗德没有真理,没有公正的法律,人民的生活愈加贫苦,阶级矛盾空前尖锐。领主们为了对付人民暴动,遏制莫斯科公国的统一进程,于1470年与波兰—立陶宛结盟。以马尔发·鲍列夜卡娅为首的亲波兰—立陶宛派公开反对建立俄罗斯统一国家,扬言诺夫哥罗德不愿意做莫斯科大公的世袭领地。

    1471年春,伊凡三世决定进军诺夫哥罗德。夏季,先头部队已经进入诺夫哥罗德。7月14日,两军在舍隆河岸展开激战。莫斯科公**队获胜,杀伤敌军近3万人。莫斯科公国的另一支军队在德维纳河也获大胜,灭敌军l2万人。诺夫哥罗德被迫求和保证不再反对莫斯科公国,断绝与立陶宛的同盟关系。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莫斯科公国同立陶宛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1477年10月,莫斯科公国的军队包围了诺夫哥罗德。强敌压境,诺夫哥罗德被迫接受了伊凡三世的条件,解散了议会,将其政权转归莫斯科大公。

    伊凡三世的下一个目标是特维尔公国。1484年进军特维尔,特维尔大公米哈伊尔·鲍利索维奇迫于伊凡三世的军事压力,表示接受伊凡三世的条件,同时又暗中勾结立陶宛,准备脱离莫斯科公国。伊凡三世发现后,果断地向特维尔再次发起进攻,特维尔公固的王公、大贵族见大势已去,纷纷表示效忠莫斯科公国。l485年11月,伊凡三世占领了特维尔。伊凡三世将莫斯科的一些新兴贵族和领主的后裔迁居到诺夫哥罗德和特维尔,同时将诺夫哥罗德和特维尔的王公、大贵族、领主及他们的后裔放逐到莫斯科公国各地区,以加强他在新占领地区的统治。

    伊凡三世兼并了诺夫哥罗德和特维尔之后,还剩下只有名义上独立的梁赞及普斯科夫。东北罗斯基本上已经统一在莫斯科公国的版图内。l485年,莫斯科公国的大公开始称“全罗斯”的大公。

    15世纪后半期,罗斯的封建生产关系与社会生产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农业和农村手工业在较朝蒙古人的破坏下进一步得到恢复。13—14世纪时,是“宗法式的(自然经济的)农业同家庭手工业(即为自己消费而对原料进行加工)、同为地主进行的儒役劳动相结合”,而到15世纪后半期时,已是“宗法式的农业同于艺形式的手工业相结合”了。手工业日益脱离农业,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手工业部门,与此同时,出现了不少新的集镇和城市,货币地租在封建的经济生活中,已成为和服役地租、实物地租一样的重要纳贡方式。城市手工业也迅速得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