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评论:“吃鲁迅饭”(1/2)

    中华读书报

    讨论这样的问题,叫人感到有些沮丧。恐怕只有我们的文坛,才会有这种不是问题的问题。

    西方有许多研究莎士比亚的专家,他们不会被人指责“吃莎士比亚饭”。西方还有许多研究中国的汉学家,他们也不会被人骂为“吃中国饭”。只要是学者,就得研究一点什么,说得雅一点,需要有一个研究对象。如果研究什么,就要被骂为“吃×××饭”,那只好把所有的学术研究都取消了。但我发现,嘲笑别人“吃鲁迅饭”的作家,看到有学者研究他本人的作品,却是异常兴奋,异常高兴的,还写文章夸奖某某人对他的作品理解得很到位。看来他反对学者“吃鲁迅饭”,但并不反对学者吃“他”的饭。是他慷慨无私,想把“饭”奉献给人吃吗?未必。这位作家心里很清楚,再好的作品,想要广为人知,想要扩大影响,学者的研究和评介还是少不了的。

    国内研究鲁迅的人士有许多,研究者的素质参差不齐,的确有一些滥竽充数之徒。如果是说一些人悟性差,水平低,不适合研究鲁迅,那我没什么可说的。但笼统地用一句“吃鲁迅饭”,把研究者一网打尽,或者把研究者都涂抹得漆黑,就未免偏狭得近乎不可理喻了。有文化的创造者,也需要文化的传播者。事情就是这样。先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再来骂“吃鲁迅饭”不迟。“神化鲁迅”

    几位学者给了鲁迅很高的评价,有人就说这是“神化鲁迅”。在一些人看来,赞扬鲁迅,就是神化鲁迅。只有像他们那样,一会儿扯着假嗓喊“断裂”,一会儿故作悲伤写“二十世纪文学的悼词”,才能逃脱“神化”的嫌疑。按照他们的逻辑,对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只能骂,不能赞了。很显然,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神化”,也不愿意费一点心力去思考。

    在中国,确曾有过“神化鲁迅”的时期。然而,是谁在神化鲁迅呢?是谁有足够的威力神化鲁迅呢?是哪一个学者吗?不需要给出问题的答案,当我们这样追问时,事情就很明了。不论从中国的历史看,还是从外国的历史看,对历史人物的神化,从来都不是个人的行为,更不是某个学者的行为,只有强大的宗教集团和政治集团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对历史人物的“神化”,有其可以辨认的特征。一是“添加”,把原本没有的优点和丰功伟绩加到某个人物身上。二是“消抹”,把他的缺陷和污点强行抹去,不让人知晓。三是“大而化之”,只谈他做了什么样的大事,不谈他个人的喜怒哀乐,不谈他有血有肉的个人生活,叫人感到神秘莫测。循着这样的思路,是不是“神化”,就很容易判别了。

    说到底,“神化”是信息垄断和信息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