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徐志摩相关文摘 > 一路解读徐志摩——徐志摩亲朋采访手记

一路解读徐志摩——徐志摩亲朋采访手记(2/2)

香,摆一瓶插花,穿一袭白绸睡袍,面对庭中一池荷叶,在清风飘飘中吟哦酿制佳作。“我姐对自己那一身打扮和形象得意至极,曾说‘我要是个男的,看一眼就会晕倒’梁思成却逗道,‘我看了就没晕倒’,把我姐气得要命,嗔怪梁思成不会欣赏她,太理智了。”徐志摩每次上香山,家人都叫林宣作陪。他告诉我:“我和徐志摩都住在香山的甘露旅馆。每天吃了早饭就去林徽因住处,我们的中晚餐一起吃,夜里回来。”林徽因徐志摩谈诗论艺时,他就坐另一旁看书。长期以来,人们对徐志摩跟林徽因的关系,往往偏重于个人感情纠葛的一面,我们则更希望了解徐志摩对她创作上的影响,于是谈起他俩喜欢的作家作品。林宣用英语念道:拜伦、雪莱、勃朗宁……我们问在香山读的那些书哪来的,他说都是徐志摩挑选送去的。林宣也说:“林徽因受徐志摩影响最大的是诗。他们的共同兴趣也较多。”这种灵性上的和谐与共鸣,就绝非张幼仪和陆小曼所能为的。

    据说,徐志摩坠机身亡,林徽因留得一块飞机残片,悬于卧室,寄托哀思。林宣回忆道,他陪徐志摩下了香山后不久,就听到徐志摩再次北上飞机失事。关于林徽因保存飞机残片,确有其事。但不是一块,而是两架飞机的两块残片,并且都是由梁思成去取回的。一次是抗战期间,林徽因当飞行员的胞弟林恒在对日空战中阵亡,梁思成参与后事处理带回的。另一次即徐志摩出事时,林徽因叫梁思成马上赶去济南取回的。林宣说两块残片他都见过,有烧焦的痕迹,都用黄绫扎着,放置地方并无定所。

    世事沧桑,人间巨变,徐志摩身后诸事如今又怎样经陈从周先生介绍我到硖石访问了徐志摩的族人。

    徐嘉先生是徐志摩之侄。我跟徐嘉谈及徐家旧事,从他的感情倾向里,我很快看出徐氏宗亲对张幼仪的敬重。徐嘉与张幼仪母子关系密切。1985年、1990年及1997年徐积锴三次回海宁祭扫父亲坟墓,都由徐嘉作陪。如今徐积锴已年迈体弱,对家乡纪念徐志摩活动以及筹建徐志摩纪念馆诸事,多委托徐嘉和陈从周参与处理。

    在此之后徐嘉带我去见李鸿祥老先生。他是当时健在的徐氏近亲中唯一见过徐志摩的人。老先生年近九十,但耳聪目明。为引起他回忆,我特带去了一本徐志摩年谱,他居然不戴眼镜就翻阅起来。他说,当年他在徐志摩父亲办的电厂当经理,后来又长期协助张幼仪料理徐家产业。他讲,“张幼仪贤慧豁达,很有才干,口碑很好”。跟徐志摩离婚后,张幼仪在徐家伺候公婆,抚养儿子,管理家业,还热心公益事情,曾在硖石筹建中小学。徐志摩罹难后,她携子扶柩南返安葬,不知有多少硖石人为之洒一掬同情之泪。谈到徐志摩,李老先生说,徐志摩机灵聪明,人缘也好。虽出身富家,但对伙伴们却不分贫富,平等相待,一起嬉戏耍闹,十分随和。我问,徐志摩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略略一想,很简明地回答:“他始终是个孩子气十足的‘大孩子’”保存徐志摩的墓碑,许逸云老先生功不可没,我采访了他。

    许逸云老先生是东山中学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告诉我:“徐志摩的墓约在1966年深秋被红卫兵砸毁。墓碑断了,石墩开了,诗人的骸骨和衣服泼撒了一地……”他利用课余和星期天,栉风沐雨,走村串户,辗转打听。终于在硖石镇东南三里多一个僻静处发现了原物。许逸云回忆道:“残碑已埋入土中,碑面扑地,浑身泥泞,几乎不能辨认。经当地群众协助挖出,一经翻身,几个大字赫然入目。‘张宗祥题’一行小字也清晰可见。同时发现的还有后土碑及祭石台。”徐志摩墓碑终于见了天日。许逸云便委托村民悉心保护,自己不时下去照看。后来,一些有识之士也向上反映要重新修墓,许逸云便报告给当时县委书记(海宁先为县级建制),终于得到支持,邀请陈从周先生到硖石入主其事。1983年动工,清明节正式开放。徐志摩游荡哀号的孤魂,终于在故乡找到了一方栖附之地……

    摘自《传记文学》1999年第12期 陈宇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