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严歌苓其人其文 > 严歌苓和她的《少女小渔》

严歌苓和她的《少女小渔》(1/2)

    深圳特区报

    中国人想在海外长期居留,最要紧的是获得一张能在所在国合法居留和工作的永久居留证。在美国,人称这种永久居留证为绿卡。在各种通往绿卡的道路中,有一条捷径,那就是结婚。

    大陆女孩小渔需要一张绿卡。潦倒的老作家马里奥需要还债。小渔的男友出一万美金典“妻”。婚姻在三人中间,作了一次最纯粹的利益交换。

    这样,在嘉莉妹妹和珍尼姑娘的队伍中,就有了黑头发和黄皮肤。(严歌苓说,她是喜欢德莱塞的。)

    有人把这个故事讲给严歌苓听,严歌苓把它写成了小说,后来又拍成电影,名字叫《少女小渔》。

    小说中的小渔,常常走入严歌苓的生活轨道。

    初到美国,严歌苓如同《城堡》中的k,在“那里”,过了很久,呆了很久,却无法进入,一种他乡的奇异性使她的精神难以呼吸。熟悉的拐杖一旦丢失,陌生,便在一种无助的精神中使人进入脆弱和敏感的沼泽。

    “那里,您不是在自己的地方,亲爱的。”望着窗外平静的海湾,严歌苓一伸手,便能摸到一把湿漉漉的迷失。

    撞车了有没有人问伤?跌倒了有没有人问疼?——没有。

    更多的时候,严歌苓不去迷失,不去体味小布尔乔亚的感伤——生存的迫急,使生活的目的变得坚硬而直接。

    小说中的小渔,白天打工,晚上学英语,然后拿一个面包回到马里奥给她准备的杂物间,对着录音机苦读。

    “哪里有面包,哪里就是祖国。”“摆脱贫困,就是胜利。”“拿到绿卡,就是解放。”——这是每一代移民都曾有过的状态。

    有个弹三弦的瞎子,对徒弟说,只要弹断一千根弦,你就可以开天眼了。

    徒弟守住信念,日日执著,终于在一天,弹断了第一千根弦。信念成为事实,剩下的,是生命的虚空。

    小渔磕磕绊绊,一路小心,终于熬到了领取绿卡的那天,她犹豫了,她开始重新拾起思考了,她问,我为什么呆在这儿?我在这儿干什么?她给出了许多理由,可似乎任何一条理由都不充分,任何一条理由一旦成立,就立即显出了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