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红楼眼神 > 让世界知道曹雪芹和《红楼梦》(2)

让世界知道曹雪芹和《红楼梦》(2)(1/2)

    让世界知道曹雪芹和《红楼梦》(2)

    (4)《红楼梦》具有超常的艺术魅力。

    残缺之美。有如现在陈列在法国巴黎卢浮宫的米罗的维纳斯。

    现在人们看到的通行本《红楼梦》120回,经考证,后40回是高鹗续的。

    我个人研究《红楼梦》,采取了两个手段,一是原型研究,一是文本细读。

    我从秦可卿这个角色入手,研究曹雪芹对文本的修改过程,从中了解他所处在的历史阶段的具体情况。他家族和他个人的遭遇,他的创作心理,他如何从生活的真实出发,经过艺术想象,去塑造艺术形象。我本人是写小说的,我研究《红楼梦》,目的之一,就是向曹雪芹学习,特别是学习他从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形象的能耐。

    我的“秦学”研究只是一家之言。清代袁枚有两句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民国初期蔡元培有两句话:“多歧为贵,不取苟同。”这两句诗和这两句话,是我研究《红楼梦》时的座右铭。

    我的研究成果已经以《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一集、第二集(共36讲)的形式,由东方出版社推出。

    曹雪芹的写作技巧非常高妙。他使用了“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手法。在似乎是无意随手之间,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悬念。比如第八回结尾。关于茜雪的故事,“枫露茶事急尚未展开,戛然而止,却又有关于秦可卿出身的古怪交代。其合作者批书人(有时署名脂砚斋,有时署名畸笏叟,有时不署名)在批语里透露:“茜雪至狱神庙方见正文。……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

    《红楼梦》的叙述策略非常高明,兼有第一、第三人称的韵味。叙事语言与人物对话都非常流畅生动,而且有作者个人的风格。

    (5)应该对内普及,对外弘扬,使曹雪芹和《红楼梦》进入人类普适的常识结构中。

    我注意到,我们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发言中,引用了根据《红楼梦》改编的戏曲里面的唱词,来比喻克服困难、历经艰险,去达到目的。其实,在《红楼梦》里,作者的叙述语言当中,就能找到可资引用的语言。比如第十七十八回,写贾政带着贾宝玉等在大观园里游览,有这样一些句子:“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酴縻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忽见大山阻路……直由山脚边一转,便是平坦宽阔大路,豁然大门前见。”这些语言似乎就可以用来比喻谈判需要以耐心和相互让步去取得成果。当然,书中许多人物的语言,简洁明快,更可以古为今用,略举出数例:

    “世法平等。”(第四十一回,贾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