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第十五章 请问力明

第十五章 请问力明(2/2)

排得好好的,你不用去操心、动念,那都是没有用的事情。但是在得到这个忍辱力之前,得经过一段的摩擦过程,也得认可。说:“我一下就能忍下来。”它也不是那样,有时候心里有点别扭、有点生气,但是你得忍。这忍是善法,不是恶法。如果是恶法,两人斗争,一起嗔恨心了,两人干生气,那肯定是要丧命。要是善法就不是这样,看着生气,实际上它没有这东西,它会把你这些东西从根里拔出来,而且还不让你受伤害。最后忍完了,发现了整个事实的话,就充满了一种法喜,对佛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到它的真实性。这佛法是遍虚空、满法界的,只要你忍,就会有不可思议的境界出现。你想办成这样的事情,就算现找人都不好使,因为你的情况在不断地变化。只要你能忍,就有多人跟着来帮助你,虽然你没有去找人,但是还能把事情办好。这个力量是谁产生的?是忍辱产生的,所以说忍辱有多力,多种力量都在帮你,来成全你这个事情。你要是不能忍辱,就不会有人来帮你,只能帮倒忙。忍辱你会产生多力,所以说忍辱能有多力。什么叫忍辱呢?就是不怀恶故,一定要怀着善念,千万不要挑别人的毛病。你不挑外边的毛病,正是达到你想帮助别人的目的。你挑别人毛病,想叫别人改正问题,你去叫人改,他已经产生了对立面,有可能改,就算改了,从那种角度也可能产生了一点矛盾,从另一角度又出现问题了。如果你能忍下去,因为你心里不怀恶故,对方反而很容易改掉,这就是心平至道,心平天下平。持地菩萨那是:心平大地平,大地一切皆平。持地菩萨在《楞严经》里讲了,心平,则世界地一切皆平,没有不平的东西。持地菩萨是证二十五圆通里的,是跟着佛多劫修行的大菩萨,他说:心平以后,则世界地一切皆平。当然了,他说的不光是忍辱,是证道。我们也是这样,在没证道之前,我们更需要忍辱。我刚才讲了这么多,就是因为它对我们的修行很重要,这是最主要的一关,因为咱们很多都是集体熏修,僧团和合是特别重要的。我们想达到忍辱,首先不要怀着恶念,一念恶念都不让它生起。恶念有时候是我们故意生起来的,本来你不恨他,为了玩,为了满足你心里的需要,“那我就跟他俩故意生生气吧。”他故意生气,生来生去,就生出真的来了,真气着了,回来傻眼了。所以不能这样。一念起来的时候,它刚开始不是那么重的。比如说,对别人有想法的时候,刚开始不那么重,由于你不断地思惟,思惟一次,重一下,又思惟,又重一下。所以说一念不觉生三细,三细生六粗。这个东西就是由远方便进一步成为次方便,再进一步就成近方便,它都是一步一步生成的,这个次第你不能给否定了。所以在第一个远方便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念头马上去掉,不要怀恶念。我们应该知道,一切都是自己所造的业,和谁都没有关系,而且责备自己,你才能真正的忍下去。原先行脚到北京的时候,去乞食,人家也是撵我们走,当时我那种思惟就是自我忏悔。他说:“你看看,尽来化缘的,你们这些又来化缘来了,都是一些假的。”因为他说了很多不太中听的话,但是我心里的想法,当时的动念就是:“哎呀,这么多化缘的,都是我们在修行中造成的矛盾。他们做这些事情,所造成的这些矛盾由谁来化解?必须由我们出家人自己来化解。”那时候特别是想到:“我应该来承受这个因果,我应该把这个纠正过来。”就是说,应该用我们的实际行为教他们认识真正的出家人,而当别人说我们的时候,要默默地承受这个因果,不要去反对。这个大队的人说完以后,我们也不吱声,就在那儿低着头,默默地承受。过了一会儿,“哎,你们好像是真的啊。”也没跟他解释什么,他说“你们好像是真的”。他一说真的,我们把戒牒拿出来给他看,“你看看这个戒牒。”“哦!”他就不吱声,就走了。旁边老百姓都看着呢,一看他不吱声地走了,马上拿出面条,和点酱油就给我们端来了,那就相当不错了,还有小孩送苹果,等等的事。坐着没乞食,这食物都来了,但是不够,后来又乞了一点儿。整个讲的就是不要怀恶心,一定要承认因果,往自己身上承认,这个是很重要的。特别是我们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或有某些方面的事情不合我们想法的时候,一定要把它看空,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别找别人,你要是有一念找别人,你就找错了,离道就远了。你说:“他怎么这么样不修行啊!他这地方做错了。”完了,你有这一念,那说明错的不是别人,正是你,你只不过是把你的错误继续扩大。所以说,一念也不要往外找。作为一个修行人来讲,眼睛千万不要朝外面看,因为它不符合真理。不是说我们故意要忍,是因为它不符合真理。你必须得要真的去忍,有时候它确实和自己那个劲有憋劲的地方,不是没有,有时候也生气。因为你平时都是不忍,这会儿你又产生忍,忍和不忍它必然有一番争斗。这种争斗,你和它俩也不能去斗争,但是你还不能顺着它走,绝对不能顺着它走,你得想到用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就完事了。实在忍不下去,你可以念“你不要骗我,我知道你是谁。”念几句以后,烦恼也能下去,是很殊胜的。头两天,有一个师父就跟我讲,他突然起了一念,就起烦恼了,有点烦恼现前,后来他就念这句话,念念念……突然的,念完这句话后,发现自己的脸是一种弯曲的脸,拧着劲,这个脸特别可怕,他当时吓了一大跳。他发现自己的脸是拧着的这种脸,当然了,他脸上肌肉不一定是真的拧着,但是内在的心起嗔恨心的时候,就是那种扭着劲的心,他只不过是发现自己那种嗔恨心的心相。我们一念嗔恨心起来,表情什么都变了,心里都在拧着劲,只是我们不知道。因为你没破过它,也没见过它,所以你不知道你的心已经在变形,不圆满。他通过这一句话破了它以后,才发现自己的起心动念是那么不应该,那么的不正确,而且那么可怕,所以这一句话让他成就了忍辱。“兼加安健”,忍辱能够得到安健,安详和健康。“忍者无恶”,我们为什么要加这个念?这是发菩提心啊。不管对谁,对你最恶的人,你都要有这种想法,令他早成佛道。你试试,在难忍的时候,你再加上这一句,这个忍马上就成功了。去年还是前年,水库那不是有个人捣乱吗?山门老是建不起来。有一天正好出门,居士问我,是顺便问起,说:“你是不是恨他呀?最好把他抓起来,打他一顿,你看这是不是最好的办法?”他问我,那眼睛就瞅着我。我那么答的:“哎呀,那都是我父母啊。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能是前生把他得罪了,所以他今天才这么样的对待我,这业障在我,不在他。”我说的这个意思,把他看成前生父母,而且是我造成的缘。那个居士一听我的话,当时一愣。事我们还得要办,这个心还得平。什么原因?因为真正的忍者,那心里无恶,没有恶念。什么是没有恶念?就是把一切众生都看成前生的父母、未来诸佛,对所有的众生都要这么看。不光能忍,而且还祝愿他们早成佛道,把他们看成是我们最亲的人、最尊敬的人,是他养育了我们。你说,对方能和你打起来吗?你把他看成父母,你心比谁都平,对方能和你干吗?他没法去干。另外,我们也确实是这么想的,一切众生就是前生父母、未来诸佛,因为一切幻境皆是自心而生,随着自己的业力来表现的,而叫你再造业。因为忍者无恶,所以我们的心里一定要这么做。有个特别明显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的,就是佛印和苏东坡的故事。苏东坡,那是有名的才子,和佛印禅师关系最好,他可能常去请教一些佛法的事情。那天,他其实心中没有什么恶念,只是想把佛印战胜。他就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就说了,“你像一尊佛。”那就是前生父母、未来诸佛,就这个意思。他说:“你像一尊佛。”那肯定是真心实意地说,并不是虚假地说。不是我们顺口溜似的去说:“你是未来诸佛、前生父母。”心里就打着主意:什么前生父母、未来诸佛,我就说说而已。那不行!人家是真心实意地说,因为人家肯定是见性的人,见性的人不会虚假地说。只有见性的人话最真实,比谁都真实。然后就问苏东坡:“你看我像什么?”苏东坡这次可抓住机会了,“你像一堆牛粪。”说他像堆牛粪。佛印一听这话,太高兴了,“好,我又消了一个业。”不是忍下来,而是高兴地忍,而且更高兴,“哎呀,我可能前生说过别人,他这一句话就把我这个业力给消了。”他是偷着乐。最后苏东坡回家,就告诉他妹妹,说:“我今天战胜了佛印。”他把这过程一说,他妹妹就说:“人家心里有佛,你那心里装的是牛粪呢!”他这会儿才知道,原来吃了这么大的亏。通过他们俩的表演,教育了后人。因为佛印心里无恶,他处处无恶,不管是谁,他都会看成是佛的,你就是骂他、打他、杀了他,他都会看成是佛的,他都承认自己的业力。那本书唯独有点缺点,就是哪块没说呢?佛印高兴这段没说。说佛印就默默不吱声了,实际上,他应该非常高兴的,心里充满了欢喜,因为自己的业障又还清一点儿。这段书上没说,是我加上的。就是说,这种忍辱才是最殊胜的。过去我也招人骂过,人家骂我是骗子。我就反复地思惟:他为什么骂我骗子呀?思惟来思惟去,后来发现我有一句话没做到,要妄语。而他骂我正是帮我,他要是不骂我,我就忘了这个事了。本来答应三天就回去的,那天正好是第三天,因为走得太累了,我就想在外面多住一天,不想马上回去。想再住一宿吧,第二天早上回去。后来在路上遇到他,无缘无故就骂我,说:“你是骗子。”我一听骂我骗子,就赶紧坐下听。我寻思:肯定有道理,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我肯定有什么毛病。左想右想,也想不起来呀,没有啥毛病,这一段生活都挺好的,没有!那也不行,不能放纵自己。就为了这个问题,想了一个多小时。后来坐在沙滩上,突然的,一下子想起来了,“哦!答应第三天回去,今天是第三天了。”出来的时候,性空师问:“师父你去几天哪?”我说:“三天。”顺口就说个三天,因为三天差不多就能回去,办完事就能回去。这句话说完,出去了,就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而且觉得自己在外面多呆一天还是修行呢。在外面多住一天,那个山林、土地的,好好的自在自在,闻闻泥土的香味,还挺愿意在外面住的。最后一思惟:你怎么愿意住也不能犯妄语,妄语比你住的过失要大。妄语罪重,你犯了妄语再去修行,那就不合适了,是不是?通过这个事情的提醒,后来连夜走回去了,那心里别提多高兴。你犯了妄语,就算你第二天回去忏悔,也不如不犯,是不是?你不犯才成就你的善功德。通过这个事情,我特别感谢那个人,当时也有感谢心,但是感谢心不是特别大,还有生气那一部分,但终归是忍下来了,而且生欢喜心。现在越回想越感谢人家,没人骂我,我就完了。所以说,我们应该学会挨批评、挨说、挨骂。你不要以为这是坏事,“他尽找我别扭,他尽说我……”不说,你能成就吗?你能出家呀?是不是?只有挨说,你才能改掉毛病,出家才能出得稳当,所以那都是无价之宝啊!最大的宝贝就是叫人骂。有时候我都羡慕那些要饭的,他要小钱,虽然他那法不正,但是他能忍,你怎么骂,他都乐呵呵的。有一个要饭的,就是经常上咱们这来的那个高宝柱,那脸上老是笑模样。我还寻思:行啊,对咱们生欢喜心了。后来有一次,他跟我叨咕,说:“哎呀,我去要钱,他们骂我,还说我。实际上我都见惯了,我根本就……”他那意思吧,这耳听,从那耳朵就冒出去了。我一看,“哦!原来你跟我笑也是这模样,你也是假的。”但我还是挺佩服人家的。他就能忍,什么事都乐呵呵的,帮着出家人,他就把外面的人往这里介绍。他介绍那个人也怪。他那次发现个出家人,就帮着要饭给他吃。他打了个主意,他说:“我也有私心,也有想法,我想我们俩人将来一起过日子,我再给他找一房媳妇。”你说他有私心想让出家人还俗,和他一起生活,将来自己老了有人养活。但是他终归是帮着出家人。可能还攒几个钱吧,意思是:我给他买个房子,找个地方,他实在没地方去了,上我那去。他还真挺惦记,上山看了那师父好几次,但是这个师父后来走了,是再无音信。他还不断地介绍,来出家的、要饭的,他都给往这介绍。那些人来了一看,一天一顿饭,又不摸金钱,呆了两天就走了。后来他再一介绍,我这心里话:你又够呛,没有一个能站住的。但是介绍来介绍去,自己把自己介绍出家了,到五台山出家了。一个要饭的,自己把自己介绍出家了,你说多殊胜啊!还来电话,说:“师父,我在这儿修得很好呀,现在看大殿呢。我可想你们了,你们来了一定到我这儿来,我现在已经出家了。”我说:“你真出家了?剃头了?”他说:“真出家了。”我寻思:他还弄不清什么出家不出家的。一个要饭的不断地介绍人出家,结果自己就出家了。昨天讲到第十五章“请问力明”,下面讲下一段,“忍者无恶,必为人尊。”一个心里真正无恶的人必是一个忍者,只有忍者才能做到心中无恶。忍者,首先没有恶心,没有分别心,没有是非之见,所以才能做到真正的忍。“必为”,肯定了,没有疑问。什么没有疑问呢?那就是成就,只有成就才能说“必”。“必为人尊”,是人中最殊胜、最受人尊敬的人,每到一处,在在处处都受人尊重,不管晚上、白天,就算没人的时候,都会受到花草、一切众生的尊重。他为什么受到这么大的尊重呢?因为他心里没有恶,没恶的人才会受人尊重。对于这个我们应该更深一步的明白。“心垢灭尽,净无瑕秽”,如果人心中没有恶念,恶就是心垢,一切垢都是恶。心里无垢,而且一点垢都不让它有,灭尽,全都给它灭尽。灭尽就是转化,也可以说灭尽就是破迷,不让它有了。干净到什么程度呢?没有瑕秽,一点污垢也没有,连一点气味也没有,什么也没有。就算是微细的毛病,非常细非常细,甚至你肉眼都看不出来的那种细,都没有,所以叫无瑕秽。干净到这个程度,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有的人修行以后,一天天在不断地去除心垢,做了很大的努力,灭了很多毛病,自己也感觉到一些自在,行走坐卧都觉得很舒服,在人面前也能堂堂正正,说话也有底气。但是,我们还要进一步检查自己清净的程度,要到什么程度呢?是不是没有瑕秽,就是微细的,甚至你很难发现的心垢都不能有。修行中不能有这种知足心,“哎,行了,可以了,我差不多了,我已经尽心尽力了。我身心搞得很疲劳,而且我很累,要是和大家比,我少睡了多少觉,多打了多少坐。”这就是以少为足。佛说,在学法上以少为足,那是不行的!你不能因为得到一点东西,还是你从来都没有得到过的东西,就心满意足了,那是不行的,应该永无知足。所以我们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就应该有这种想法。微细的东西都不允许它存在,微微地一动念都不允许,包括近方便不允许有,次方便也不允许有,远方便也不允许有。不是我们身不做就完事了,包括我们的想法也不允许,或是我们轻轻地动一念也不允许,那才称为净。这才是“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最明,也是最有智慧,这就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明到什么程度呢?三千大千世界无不一一了知,就是天边下一滴雨都能知道,得到这种程度才为最明,天下事情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人从何而生、从何而灭都清清楚楚。也没有什么八万大劫、十万大劫,连那个概念都没有,大劫也不存在。一切众生自无始劫来所做的重罪他都清清楚楚。就无始劫前他怎么开始做众生,也了知得清清楚楚,他又怎么回去成佛,也了知得清清楚楚,无所不晓。最明,这是太阳、月亮远远所不能比的,那还只是黑暗中的夜宝,比它还明的只有智慧。是什么原因让他能得到这样大的智慧呢?就因为心垢灭尽。什么样的心垢灭尽了呢?主要是恶——三毒。凭借什么去灭尽呢?主要是忍,忍能灭尽三毒。你看,这忍就有这么大的功德。【释】所谓柔能克刚,软的能克硬的;弱能胜强,软弱的能把刚强的胜了。我常跟大家讲,牙为什么会掉呢?就因为它硬;舌头为什么不掉呢?就因为它软。你就算活到几百岁,碰见的人都是掉牙的,没有人掉舌头的。舌头就因为它软,能忍辱,所以忍辱的力量最大。宣化上人讲,你看人活到百岁,还没听说谁的牙不掉,它都有坏的地方,有生虫子的、有坏的、有掉的。为什么牙老掉、折呢?因为过刚过硬。过刚必折,久了,必定得又坏又折。上人又说了,你什么时候看到人舌头掉了?到现在还没听说有舌头因为使唤坏了,掉了。这没有,所以说柔能克刚。它为什么不掉呢?因为它柔软,你怎么来我怎么去,我能随着你,所以它不坏。所以说,我们应该像舌头一样,没有恶心,不管你众生做什么,你给我吃甜的、吃辣的,吃什么我都能够忍受,不去和人争。我们的心应该像舌头一样,不与人争,能忍。“最明”我们应该知道,这不是太阳的明,也不是灯泡的明,也不是蜡烛的明,更不是手电的明,是我们心里的明。这个明是无比殊胜的,能破一切黑暗。太阳出来天下不是也大亮吗?但那是我们的幻觉,你不知道,你还在黑暗之中,只不过是在黑暗里点了个灯泡,黑暗还存在,不是不存在的。你要是说:“我什么都明,微细的东西我也能看到,石头我也能看清楚,山我也能看清楚。”那你为什么不能看山不是山,石头不是石头?因为你不明。你不知道你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死,你不清楚,所以你还是不明。“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就是我们在没有天地之前,从无始以来到今天。“十方所有”,既不是一方,也不是六方,是十方。十方,就是所有的都包括了。“无有不见”,不是说你看见那个山就完事了,十方世界,就是你看到的、没看到的,你都应该有所见,都能见着,没有看不到的。这个“见”,那不是我们凡夫的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没有看不到的,没有不清楚的,无所不知,没有什么不知道的,也没有什么没闻到的。就是你六根所达不到的,他全能达到,包括六根怎么形成的,他也清清楚楚。也就是远离了六根,“得一切智”,这个是究竟的智,是佛智。“可谓明矣”,你这才能称为明,你没有这些智慧,还不能算真明。这时候才得到真正的智慧。这是第十五章,这里主要讲了忍辱有这么大的好处,能直接成佛道。功德从哪儿来?从忍上来。一念不忍,火烧功德林。刚做点善事,就有点小脾气起来了,不做善事还有个惭愧心,一做点善事就有点小脾气了。他也明知道不应该有,要忍吧,还忍不住,这自己怎么把着,拿手握着也不行,它也往外跑,非起这个慢心不可。什么原因?就是定力不足,控制不了它。这些东西,它非要跟你做点怪不可。为什么刚做点善事,它就生起一个小慢心呢?我慢、增上慢等等,刚有点境界,它就生起个慢心,什么原因?就是定力不足!什么原因导致定力不足?就是戒不清净。因为这个戒律不清净,所以就产生了小慢心。定力不足,是因为戒没有清净,所以不能产生真正的定力,他不懂返本还源。就像这个东西似的,这个烟囱冒烟,你想把这个烟收集起来。你的想法是对的,但是你不能把它全部吸收,因为你用来装烟的这个东西不对劲,有窟窿,它到那儿就冒出去了,这烟就出去了。就像水似的,我们想把水全部给拿走,但由于你用的容器不对,还有漏眼,所以不行。就像一个东西在转化的时候,你没有把它全部的吸收,所以造成了遗漏。有这个遗漏,你那点脏东西就顺着它跑出来一点,不能说全跑了,就顺着它跑出来点。你刚做点善事,刚做还挺好,还觉得这回做的善事挺好挺好。哎,慢心在那就起来了。就算你知道,摁都摁不住它,说:“别起,别起。”你怎么摁它都不行。所以你得在哪下功夫呢?还得在前面下功夫,在戒律和定力上下功夫,全面把它吸收。你不能做点儿善事,就有一点儿想法,说:“我做了善事。”那不行,一点儿都不能有,你得忍得住,你得忍。平时做点儿善事,决不做善想,你才能忍得住。就是每个小事都得忏悔自己,不断地检查才能忍得住,这样呢,你做一步就能吸收一步。就像吃饭似的,你吃一口就得咀嚼得非常干净,这胃肠马上把它全部吸收进去,一点都不让它漏到外面去,不能有一点浪费,这个东西才没有漏,要不你非漏不可。所以我们平时做事情就要忍,一定要忍,不管做什么事情,绝不做圣解,绝不做“我做功德”想。为什么我们不能生起那一念呢?因为生起那一念的时候就已经有漏。就是做事情,生起一念“我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已经超过别人”的时候,或者“比别人强”的时候,你要知道,这时候已经开始有漏了,已经是有漏的症状了,你马上就得把它堵住,不让它漏。你不让它漏了,才能全部吸收。所以说,我们就得在忍上多下功夫,这是很重要的。好,这一章就讲到这,下面讲第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