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 第二章 现实主义电影道路的迷失(17)

第二章 现实主义电影道路的迷失(17)(1/2)

    第二章 现实主义电影道路的迷失(17)

    (五)改革文学及改革题材的电影

    改革文学  指反映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进行的社会改革,并以这一改革对旧的社会结构、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心理所带来的强烈冲击为基本主题的文学。发表于1979年的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轫之作。改革文学在它的发展初期,侧重揭示旧体制的种种弊端,强调改革的历史必然性。感应着时代的节奏,改革的每一步进展都在文学中得到了及时的反映。叱咤风云、大刀阔斧的“开拓者”与保守势力的尖锐冲突,构成了这一时期改革文学作品的基本框架。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作家们反映改革的视野更加阔大、眼光也日益深入;在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同时,作品更注重剖析在改革中日益显露出来的国民身上的落后的文化因袭,表现改革对人的传统价值尺度的冲击,揭示商品经济冲击下旧有生活方式的逐渐瓦解,以及所有这些在人的心灵上产生的强烈震动。这既是改革文学的深化、也是文学使自己不再附庸于政治的一种努力。张洁的《沉重的翅膀》,贾平凹的《腊月?正月》、《浮躁》,蒋子龙的《开拓者》,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是改革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以农村改革作为背景题材的电影比较丰富,如《喜盈门》、《甜蜜的事业》、《月亮弯的笑声》、《凤凰琴》、〈〈咱们的牛百岁〉〉、《秋菊打官司》、《山扛爷》……以城市改革题材的电影有《大桥下面》、《赤橙黄绿青蓝紫》。

    由于体制问题及国有企业改革的艰难性、敏感性,工业题材改革的电影却不多见,而工业题材改革的小说却相当可观。而根据工业题材改编的电视剧却影响很大,如〈〈乔厂长上任记〉〉、〈〈新星〉〉等。相对于农村来说,城市的改革更加繁杂艰难,因而作家们反映城市改革的小说作品也更为多样、深刻。城市题材的改革小说涉及的领域上至国家的要害行政部门,下至街道小厂、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反映出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 在这类作品中,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张贤亮的《男人的风格》、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等都较为优秀。其中柯云路的长篇小说《新星》反响最大。这部小说以明朗的语言风格,描写三十二岁的李向南受命到古陵县担任县委书记后,采取的种种雷厉风行的改革手段及因此与反对派间产生的种种矛盾纠葛。小说主体上采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但作品中的主人公身上带有明显的英雄主义色彩。在小说结尾,当李向南在副书记顾荣千方百计的阻挠中陷入困境时,作者安排他到北京寻求帮助,这个开放式的结局给读者留下许多联想的余地,也使李向南的改革避免直接陷入绝望,从而给小说增添了一点亮色。显然,这部作品延续着传统的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而这种明朗的色调,的确给作品增添了极大的可读性,由该作改编同名的电视连续剧因此在1984年创下了全国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