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心曲没有终止符 > 第二十三章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

第二十三章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2/2)

这个迷宫里迷失了方向,破坏了道德,他描绘的正是这种灵魂的激动的,非人的悲惨状态。”他认为:“叶赛宁对待自己的生命如同对待一个童话,他像王子伊万骑着灰狼漂洋过海,一把抓住了伊莎多拉·邓肯,如同抓住了火鸟的尾巴。他的诗也是用童话的手法写成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摆开文字阵,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记录下来。他诗中最珍贵的东西是家乡的风光,那是俄罗斯中部地带,梁赞省,处处是森林,他像儿时那样,用使人眩晕的清新把它描绘了出来。”

    叶夫图申科则把叶赛宁称为“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歌是一种土生土长的现象。叶赛宁的音韵放射着俄罗斯土地结构中所特有的那种矿物的神奇光彩。叶赛宁的诗歌是俄罗斯大自然,俄罗斯语言(包括童话、歌谣、乡村民歌、谚语和俗语、远古时代部分流传下来的咒语、哀歌、仪式歌曲)所独有的产儿。”

    诗人勃洛克称叶赛宁为“才气横溢的农民诗人”。

    据一位熟悉叶赛宁的作家回忆说:他给人的感觉是一生都在恋爱……他崇尚爱情,渴望能在爱情中得以栖息和彻底摆脱什么,但他的爱情是虚幻的,现实的爱情仅仅满足了他暂时的激动,他须不断地逃离又不断地停下来喘息。

    接到叶赛宁的死讯,高尔基感叹:“我们失去了一位俄罗斯大诗人。”“他的生与死是一部宏伟的艺术作品,是生活本身所创造的一部长篇小说,它最好不过地描绘出城乡关系的悲剧性……这是一部深有教益的悲剧。它的价值不亚于叶赛宁的诗。乡村自从和城市发生了冲突以后,从来没有谁如此痛苦地碰得头破血流,这种悲剧还将继续重演。”

    遗书

    绝·命·诗

    再见吧,我的朋友,再见。

    我亲爱的,你常在我的心间。

    命里注定要分手,

    分手,就是约好将来再见。

    再见吧,我的朋友,别挥手,别说话,

    别伤心,别皱眉──

    在这样的生活里,

    死亡不算新鲜事,

    自然,活着也不比死更美。

    (死前两天,即12月26日,叶赛宁咬破手指,用血写了这首绝命诗)

    恋情1921年秋天,叶赛宁在访问阿列克谢·雅科夫列夫的工作室时,认识了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一个比他年长18岁的女子。他们在1922年的5月2日结婚,然后结伴去了欧洲和美国,在此期间,叶赛宁对酒精成瘾,逐渐失去控制。他经常喝醉,因而导致暴力肆虐,甚至损毁酒店的客房和引起骚乱,此行为被国际新闻界四处宣传,对夫妻双方都造成不好的影响,甚至使其与邓肯的婚姻近乎告终。1923年5月,他返回莫斯科,几乎是迅速地与演员奥古斯塔开始了交往,有谣言说他与奥古斯塔举行了民间仪式的婚礼,尽管他尚未同邓肯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