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老庄论道 > 四、庄子论人性(3)

四、庄子论人性(3)(2/2)

   在《天地》篇中,庄子还讲道:

    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

    “至德之世”,人们不崇尚贤能,不推崇人的能力。人的行为很端正,但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就是正义的行为,就是一种合适的行为,就是别人应当效法的行为。人与人之间是相亲、相爱的,但是这种相亲、相爱,并不是儒家后来所讲到的“仁”。人们如实地做事,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会做作,不会弄虚作假,更不会沽名钓誉,但人们并不觉得这就是所谓的“忠”,这就是所谓的“信”。人们只是认为事情本来就是如此。

    你在马路上捡到很大一笔钱。你心里想:这也许是一位母亲给儿子治病的钱,这也许是一位父亲给女儿筹措的学费,这也许是一位退休职工积蓄多年的养老金。想到这些,你觉得你不能将这笔钱据为己有,你觉得应当把它归还失主,甚至你还想着应当尽快找到这个失主。因为当你想到对方的恐惧与担忧时,你感到很不安。这也许就是儒家讲到的“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但是你为什么没有这样想:这笔钱也许是一个非常有钱的人丢的,这笔钱对他来讲,根本算不了什么。而我确实没有钱,而我确实需要钱,这笔钱对我真的很有用,真的有很大的用处,它可以很大程度改变我的处境。你还可以这样想:这笔钱也许是一个人送给另外一个的“回扣”,或者是送给别人的“礼物”,或者是一个收受他人送来的赃款。这笔钱对他们来讲,真的不算什么。甚至你还可以想:没有了这笔钱,因此还可以减轻这些人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