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老庄论道 > 三、老子论自然(2)

三、老子论自然(2)(2/2)

万物作出了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不辞”,也就是不司、不掌控。生养万物而不以万物为己之私有,为其所当为而不自以为事,功成事遂而不以功臣自居。这样一番作为在老子看来就是“自然”。

    《老子》第五章还讲: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什么叫“刍狗”?“刍狗”就是祭祀过程中,用草扎起来的一种祭祀品,一次性的,祭祀完了就可以扔了。

    “天地不仁”。在儒家看来,天地是仁爱的化身。阳光雨露,哺育万物。哺育万物以后,又把这一切给予人类。所以在儒家看来,天是一个仁慈、仁爱的形象。而在道家看来,在老子看来,“天地不仁”,它“以万物为刍狗”。因为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在天地看来,都是一样的,都是没有差异、没有区别的。

    “圣人不仁”,这里的圣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圣人,而是一个有职位的人,也就是统治者。一个统治者,“以百姓为刍狗”,是说这个统治者不是亲爱某一些人,他对一切人都一样。

    这里说的“不仁”,“天地不仁”、“圣人不仁”,不是说他们不做对民众有利的事,不是说他们只做对民众有害的事,不是这样一个概念,也不是这样一个含义。而是他做任何事,或者他不做任何事,都没有一种考虑,没有一种想法,是要故意做这件事。也不用刻意去思考,因为做了这件事可以对他人、民众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会不会带来什么好处。他没有刻意想,因为没有想,所以他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是“自然”的。

    《老子》第七章讲: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