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红楼梦中的国学智慧 > 【第五章】道家世外仙姝的化身:林黛玉(1)

【第五章】道家世外仙姝的化身:林黛玉(1)(2/2)

    既散之后是清冷,未聚之先也一样清冷,一样的清冷不是一样生出伤感吗?清冷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人的感觉,因为很多人都有一种好聚之心。事实上,人间总还是有聚有散的,只是得道的人没有了好聚恶散之心,所以得道之人才不聚不散。林黛玉正是这样的得道之人,所以林黛玉的“不聚不散”还是形而上的“心”的“不聚不散”,不是形而下的事实的“不聚不散”。

    只有这样才能理解林黛玉对宝玉的感情,如果她喜欢“散”,则对宝玉也无情太甚,如果她喜欢形而下的“不聚不散”,也不能理解她对宝玉的行为,只有她信奉形而上的“不聚不散”,宝玉才永远在她的心中。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她在探宝钗时,说的那番话。这里再次证明了,她说的那番话也不只是醋意,也是有它深刻的哲学内涵的。不然,林黛玉只是一小**子,没有什么美感可言了。

    没有思考的《红楼梦》读者,往往会认为林黛玉是个悲苦的人物。我则认为林黛玉不是悲苦,而是忧伤。悲苦也者,是一个人对自己不够自信,对将来也没有一点信心,是一个弱者的表现,甚至是弱者自甘堕落的表现;而忧伤则是智者有那种先见之明的享受。长长的一部文学史可以印证这个问题。苏东坡被贬黄州,已经很痛苦,如果他写前后赤壁赋还是痛苦,不是自作自受吗?他只是一种惆怅。庸俗的人把“大顽大笑”、“醉生梦死”当做快乐,大文豪都把惆怅当做享受。《春江花月夜》不是这样吗?《秋声赋》不也是这样吗?《故都的秋》也不是这样吗?林黛玉写的《葬花吟》、《桃花行》就是这样。如果林黛玉一味地悲苦,写《葬花吟》的前夕就服毒自杀了,则不但《红楼梦》写不下去,林黛玉也就没有她那仙女般的形象了,这样的《红楼梦》还是《红楼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