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七章 厂商理论(1/2)

    一、古典的捍卫

    如果说传统的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功能是证明斜率为负的需求曲线概念,那么,传统的厂商理论的功能便是证明斜率为正的供给曲线概念。传统的或新古典的厂商理论已经存在了140余年(从库诺1838年或多或少地发明它时算起),这种厂商理论研究的是在静态但高度竞争环境中生产单一产品的厂商,只把产出或价格作为策略变量。在这140余年间,传统的厂商理论一再受到批评,尤其是它的核心假定,该假定把经营者当作根据技术和现行需求模型约束追求最大化货行利润者。

    人们已经证明,厂商实际上最大化的是包括利润、闲暇、声誉、流动性、控制等等在内的多重效用函数;他们根据一定的最低利润水平而不是利润本身最大化总销量;他们并不总是追求最大化,而是通过在考虑费用情况下调整他们的利润目标而“满足”于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他们不可能最大化,因为时时处处有不确定性,所以,他们采用象全部成本定价法这样根据实际经验而得来的做法;他们所追求的不是最大化而是生存,因此,他们遵循的管理法则是比竞争对手先行一步。这种批评以及与此相联系的重建经营行为理论的建议,在近30年中已经成倍增加,实际中已使某些评论者把这描述为传统厂商理论的突破(诺德魁斯特,1967年)。

    在著名的1946年莱斯特—马克卢普论战中,马克卢普对传统教科书上的理论作了有力的古典的捍卫,他认为,一般地说边际分析、具体地说新古典的厂商理论,并不想对经营行为的各个方面作出完整的解释,而只想预言市场力量特定变动的效应。受到重创的新古典厂商理论所以仍然具有生命力,是因为它能作出一些定性的有效预言,如象“需求的增加会导致产出和产品价格都提高”、“货币工资的提高引起就业减少”、“对经营利润征收总值税对产出没有影响”等等。而大多数其它理论甚至连这种弱的预言都作不出来,一般来讲,它们只是以结果不确定为代价讲述漂亮的故事。

    显然,教科书上的厂商经营是“理想式”的,是明显不现实的。例如,它没有象需求理论对待消费者那样,把企业家视为最大化包括金钱和非金钱在内的偏好指数者,而把经营者的效用函数简化为直接可观察的货币报酬,并把时间、不确定性和获取信息的成本因素当作不必要的复杂因素而置之不顾。不过,理论是简单的、精美的、内在一致的,它提供经过精心研究而得出的明确而定性的预言。这就是马克卢普(1978年,第16、26章)的论据,也是弗里德曼捍卫其所谓“报酬最大化假说”的论据(见第4章)。

    如果他们同时对传统理论所作预言的成功情况进行详细的考查,这种辩护是可以令人信服的。我们不必用“工具主义”方法论去赞成,对任何准确地预言基本经济变量变动方向的简单理论只因为它包含“不现实的”假定而断言其不值得讨论。可是,困难恰好在于评价标准的厂商理论的预言记录,而且在评价过程中,我们通常从该理论坚定的支持者那儿很少得到什么帮助。此外,这种理论包含的矛盾与它受到的因果证据的支持一样众多。例如,这种理论明确预言,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利润最大化厂商不会去做广告,没有去做广告的刺激,因为要增加产出就必然提高边际成本。然而,许多厂商在为他们的差别产品做广告,我们可以推断,这不是因为他们的在广大范围中观察到的产出的短期边际成本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该理论的大多数标准预言没有得到遵从),就是由于现行的市场结构是一种垄断的而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可是,垄断竞争理论并没有明确地预言成本或需求的变动对产品价格、工厂规模或行业中厂商数目的影响(见布劳格,1978年,第416—17,446—7页)。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弱结论,即新古典厂商理论不仅不适用于大多数生产最终消费的制造业厂商,而且也不适用于生产中间物品的所有厂商。

    与此相似,传统厂商理论所预言的货币工资提高将导致厂商提供的就业数量减少,也没有得到短期就业函数有关证据的证实,相反,短期就业函数似乎表明,在面临工资膨胀时,就业量是相当稳定的;另一方面,如果就业量总是与长期货币工资呈反向变动,我们就应该可以观察到联系就业率到。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对其假定作出各种特定调整而放松传统理论,以说明短期就业函数的稳定性和长期就业函数的不稳定性,但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就加强了它的标准预言的简单性和尖锐性。再取最后一个例子来说,传统厂商理论预言,对经营收入征收比例税(如公司收入税)在短期内不会被厂商转移给它的消费者,因为在利润已经最大化情况下,税收只会降低利润水平而不会降低产出量。然而,有证据表明,公司收入税事实上被转移了(沃德,1972年,第18页),这种证据与新古典厂商理论是相背的,虽然不一定完全相背(与此同时,对销量最大化假说则很有利)。这样,传统的经营行为理论没能成功地通过因果经验主义的检验,这是没有太大疑问的了。当然,没有任何理论曾经成功地通过这种检验,但我们现在或许足可以提出,对支持和反对标准厂商理论的证据的评价,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是只要耸耸肩和伸伸手指头就可以确定的。

    30多年来,尽管传统的经营行为理论受到许多攻击,但它仍设法在教科书中顽强地维持了支配地位,并在微观经济学实际问题中得到无数次的运用。如何解释这种令人瞩目的持久性?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归结为传统的顽固影响是再容易不过的了。如果把它的生命力归结为它提供有效的经验预言的能力,却又无法解释大多数经济学家对传统理论的实际预言记录很不感兴趣。我们甚至不能宣称,传统理论的预言与迄今为止的任何其它经营行为理论所作的预言一样好或前者比后者更好,这只要从一系列其它有关理论中提出鲍莫尔的有约束销量最大化理论和O.E.威廉森的管理理论就可以了,他们都根据标准理论作出了相当不同的比较静态预言,而且,人们已经对这些相互竞争的理论各自的历史记录作出了一些比较(见西耶特和亨德里克,1972年)。基本的问题是,不对整个新古典价格理论作出评价,我们就不可能评价传统的厂商理论,因为厂商理论实际上只是微观经济学中比较全面的科学研究框架中很小的一部分。在赞扬或反对传统厂商理论的时候,我首先必须对它只作为一个部分而存在的更大的研究框架的力量作出判断。

    对于根据其相应的理论联系搞清厂商理论,我们除了从拉卡多斯的科学研究框架方法论(MSRP)那儿借来的一些东西外,别无所长。确实,通过考虑它必定教给我们的关于传统经营行为理论的评价,我们能对MSRP的丰富性得出好得多的评价。要这样做,对夏批罗·拉特斯关于传统厂商理论的公诉作一批判性考察是最方便的,拉特斯的公诉是在有关文献中提供经济学方面MSRP实例研究的第一次尝试。

    二、情境决定论

    拉特斯首先提出了一个命题:所有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理论,可以全都合在一起考虑为经营行为中同一个新古典研究框架的组成部分,它们有一个确定的“硬核”、一个“保护带”和一种“正面启发”(见第一章)。他证明,“硬核”由下列四点组成:“(1)利润最大化;(2)完备的知识;(3)决策的独立;(4)完全市场”(拉特斯,1972年,第209页;1976年,第23页)。抛开措词上的争论不谈,我们必须强调一种事实,即这个科学研究框架的“硬核”是由形而上学的、也就是无法从经验上反驳的命题构成的,因此,如果象经济学家们通常所说的那样,把(1)—(4)点称为厂商理论的“假定”,那么,任何它们的“现实主义”或缺乏现实主义问题,都是对它们的方法论状况的误解。为了把这种“硬核”变成研究框架“保护带”中的厂商理论,这些核心命题必须辅之以一并辅助的假定,如象厂商“(1)产品的无差别性;(2)数量非常多;(3)自由进入和退出”(1972年,第212页;1976年,第23页),这些假定在某一特定情形下的提出或不提出,取决于独立证明的需要。简而言之,我们可以合情合理地质询这些辅助的假定是否是“现实的”,因为,它们提供了理论适用性的标准。新古典科学研究框架的“正面启发”由分解为单个法则的一系列指令组成,它们决定了理论的比较静态性质。更为具体地说,这些指令包括:(1)把市场分为买主和卖主;(2)规定市场结构;(3)产生行为假定的“理想式”定义;(4)确定有关的其它情形相同条件;(5)把这种情形转变为数学极值问题,并考察一阶和二阶条件;如此等等(1972年,第212—13页,1976年,第22页)。

    拉特斯给有关经营行为的新古典研究框架贴的标签是“情境决定论”(situationa

    ldeterminism),因为,“在典型的完全竞争条件下,决策者在各种行为方案间的选择自决权被简化为只是是否维持经营”(1972年,第209页;1976年,第25页)。①这似乎忽视了一种事实,即除了维持经营外,竞争性厂商还必须决定生产什么产品。但是,论据的要点是,竞争性厂商不是生产利润最大化的产出量就是不生产任何产出:“我把各种行动(符合广义的理性行为概念的)方案仅仅由目标条件(成本、需求、技术、数量等)决定的情形,称为‘单出’或‘单行道’情形(singleexitorstraightjacket

    situ-ations)”(1972年,第211页;1976年,第19页)。

    换句话说,一旦一个独立的决策者拥有正常的利润函数,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且给定他所面临情形的完全信息,则根据新古典理论,他除了生产唯一的产出水平,或者放弃经营外,就无所事事了。在新古典理论中,没有中间决策机制,没有信息搜寻,没有处理遗漏和不确定性的法则,对各种行动方案的选择问题被简化为它的最简单的要素,即利润最大化自动地寻找出最佳行动方案的假定。拉特斯总结说,传统理论的诱导性假定,可以从利润最大化弱化为避免破产而不影响它的预言(1972年,第233页;1976年,第24页)。

    那么,这些预言是什么呢?这种理论的目的是回答诸如下列的问题,“(1)商品为什么按给定的价格交换?(2)一旦发生调整,参数(如需求)的变动对我们模型中的变量有何影响?”(1972年,第212—13页)。拉特斯对给定环境下理论的这种定性预言,没有花费太多笔墨。他到处运用证据表明,高度竞争的行业有时候并不按照理论的预言去行事(1972年,第219—20页;1976年,第28页),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这样做只是为了承认传统理论只有非常差劲的预言记录,甚至连争论的余地都没有。

    拉特斯毫不费事地表明,习惯上很有吸引力的完全竞争条件向现实趋近,并没有能够确定传统的利润最大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