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9、长征:一个国家的迁移(1/2)

    六、1936年9月底至10月初斯诺采访**纪要

    (同《**自述:一个**员的经历》1936年与斯诺的谈话)

    9、长征:一个国家的迁移

    红军胜利地突破了第一道碉堡防线之后,就开始了它的划时代的、历时一年的、向西和向北方向的征程,这是一次绚丽多彩和富于故事性的远征,在这里我只能最简单地概述一下。**人现在正在编写一部集体记述长征的书,由几十位参加过长征的人供稿,已经写成了30多万字,然而仍未完成。冒险,探索,发现,人类的勇敢和怯懦,狂欢和胜利,苦难、牺牲和忠诚——像火焰一样贯穿这一切的是成千上万的青年的持久不衰的热情、不灭的希望和惊人的革命乐观主义,这些青年人不承认人或自然、上帝或死亡会给他们带来失败。所有这一切和更多的东西都包含在一部当代无与伦比的长征历史中。

    红军自己通常称之为“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福建的最远点到远在西北的陕西的旅程终点,加上途中的许多迂回曲折和进退,许多长征战士毫无疑问是走了2.5万里或更多路程的。第一军团所制的分段行军记录①表明,长征路线共长18088里或6000英里——约为美洲宽度的两倍——这个数字可信为主力部队最低限度的行程。同时必须记得,整个旅程是靠两条腿走过来的,要经过一些世界上最难通行的小道,其中大多数都没法让车辆通过,还要越过亚洲一些最高的山脉和最大的河流。这自始至终是一场漫长的战斗。

    中国南方的苏区有四道主要的防御工事包围着它,这些工事由一串串混凝土构筑的机枪阵地和碉堡掩护着,红军必须打破这些防线,才能进到西面没有被封锁的地区。设在江西的第一道防线于1934年10月21日被击破;设在湖南的第二道防线是在11月3日占领的;一个星期以后,位于湖南的第三道防线,经过血战以后也落入红军手中。11月29日,广西和湖南的军队放弃了第四道也就是最后的一道防线,于是红军向北转入湖南,开始沿着一条直线向四川推进,打算到那里的苏区去同徐向前领导下的第四方面军会合。在上述期间,打了9次大仗。南京及各省的军阀陈济棠、何键、白崇禧一共调集了110个团的兵力去堵截他们。在经过江西、广东、广西和湖南的行军中,红军蒙受了非常重大的损失。他们到达贵州边境的时候,人数减少了1/3左右。这首先是因为大批辎重妨碍了行动,单是从事辎重运输的就有5000人之多。先头部队受到严重的拖累,这在许多情况下,使敌人有时间进行充分的准备来堵截红军。其次是因为从江西出发后红军保持着一条毫不偏离地向西北方向行进的路线,这使南京能够预料到红军的大多数行动。这些错误所造成的严重损失,促使红军在贵州采取新的战术。他们不再作箭头式的推进,而开始采取一系列分散敌人注意力的行动,使得南京的飞机越来越难以侦察出红军主力部队每天行军的目的地。两个纵队,有时多达四个纵队,在中央纵队的侧翼作一连串迷惑敌人的行动;先头部队也展开了一种钳形的阵势。只保留最少和最轻的必要装备,人数大大减少了的辎重队——他们是每天空袭的目标——这时通常都在夜间行军了。蒋介石预期红军会试图渡过长江进入四川,于是从湖北、安徽和江西抽调了数以万计的军队,急急忙忙地把它们向西运送,想(从北面)来切断红军的进路。所有的渡口都用重兵把守,一切渡船都被拖到长江北岸去,所有的道路都被封锁起来;大片地区的粮食被搜括一空。成千上万的南京军队源源开进贵州,增援军阀王家烈的抽鸦片的地方部队,这支军队最后几乎被红军打得土崩瓦解。还有一些军队被派到云南边境,在那里设置障碍。因此红军在贵州遇上了由几十万军队组成的“接待委员会”,一路上处处受到堵截。这使红军有必要在川、黔、滇②进行两次大规模的回旋行军和一次环绕贵州省会的大迂回。在川、黔、滇③的运动占去了红军4个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