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8、长征:第五次“围剿”(1/2)

    六、1936年9月底至10月初斯诺采访**纪要

    (同《**自述:一个**员的经历》1936年与斯诺的谈话)

    8、长征①第五次“围剿”

    在这里,我甚至不能概括一下中国南方苏维埃的引人入胜然而迄今只有片断记载的6年历史——这是注定要成为长征史诗的序曲的一个时期。**曾经简短地谈过苏维埃的有机发展和红军的诞生。他谈过**人怎样从几百名衣衫褴褛、受饥挨饿然而年轻有为的革命者中建立起一支几万人的工农军队,到了1930年,他们已经成为那么重要的夺取政权的力量,以致于南京不得不对他们发动第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最初的一次“围剿”和随后的第二、第三、第四次“围剿”,都失败了。在这几次战役中,红军每次都消灭了国民党许多个旅和整师整师的军队,补充了自己的武器弹药,吸收了新战士,扩大了自己的领土。

    同时,在红色非正规军的攻不破的战线这一边,人们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在南方苏维埃的整个历史中,竟然没有一个“外面的”外国观察家进入过这个红色区域——除了苏联以外的世界上唯一在**统治下的国家,这实在是我们时代令人惊奇的事实之一。因此,外国人所写的关于中国南方苏区的一切情况,都是第二手材料。但是有一些要点现在已经可以从友敌双方的报道中得到证实。这些要点清楚地表明红军受到拥护的基础。土地进行了重新分配,捐税减轻了。集体事业大规模地建立起来,到1933年,单单在江西就有了上千个苏维埃合作社。失业、鸦片、娼妓、奴役儿童和强迫婚姻都被消灭了,不打仗的地区的工人和贫农的生活条件已经大大改善。在巩固的苏区里,群众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某些县,**人在三四年内达到的人民识字程度,超过了中国任何其他农村地区多少世纪来所取得的成绩,包括洛克菲勒支持和晏阳初主办的化了许多钱的定县群众教育实验在内。在**的模范县兴国,将近80%的人口都识字了。

    这些成就至少现在已被大量客观的证据所证实。但是关于小小的苏维埃共和国的其他方面,虽有许多文献资料可证,讨论它们时仍不免引起争论,而这不是本书的范围所及。假如**能保持和巩固南方的根据地,他们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呢?在这里我们会陷入纯粹的预言,我们所下的结论自然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对南方苏区的任何推测现已成为学究式的行为。因为在1933年10月,南京发动了第五次,也就是它最大的一次**战争,一年以后红军终于被迫实行总退却。当时几乎人人都以为这是事情的终结,是红军的丧礼进行曲。他们这种看法是如何的大错特错,差不多要两年以后才显示出来,一个历史上罕见的、非同寻常的卷土重来,随着事态的发展达到了**——蒋介石自己的生命竟然会落入**人手中,而蒋却一度曾经真的相信他自己吹的牛皮,以为他已经“消灭**之威胁”。

    在**战争进入第7年之前,消灭**的尝试没有取得任何显著的成就。**人当时在江西的很大一部分以及福建、湖南的广大区域享有实际的行政控制权。此外还有一些同江西不直接毗连的其他苏区,它们位于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四川、陕西等省。

    在第五次“围剿”中,蒋介石动员了90万左右的兵力来攻打红军,其中大概有40万人——约360个团,积极参加了江西福建地区的作战以及针对鄂豫皖红军的作战。但江西是整个战役的关键。在江西,正规红军能够动员18万人的总兵力,包括所有的后备师,此外,大概还有20万游击队和赤卫队;但是他们总共只能集合起不到10万枝枪,他们没有重炮,而手榴弹、炮弹和其他弹药的供应又非常有限,都是瑞金的红军兵工厂制造的。

    蒋采用了一种新的战略,来充分发挥他的最大长处——优越的资源、技术装备,从外界得到源源不绝的供应的便利(而红军却没有通向外界的渠道),机械化战争,以及一支由将近400架可飞行的作战飞机组成的现代空军。红军曾经缴获几架蒋机,他们也有三四名飞行员,但是他们没有汽油、炸弹和机械师。这一次蒋不再侵入红色区域并试图用优势兵力进行猛攻的办法来占领苏区,这种办法在过去已被证明是招致灾难的了。他现在用他的大部分军队来包围“赤匪”,并对他们进行严密的经济封锁。

    这样做的代价是很大的。蒋介石建筑了几百公里军用公路和数以千计的小碉堡,这些碉堡可以用机关枪火力或炮火连接起来。他的以夺为攻的战略战术,有助于削弱红军在运动战中的优势,并且突出了红军人数少和资源缺乏的不利条件。实际上蒋在他著名的第五次“围剿”中在苏区周围建起一道长城并逐渐把它往里推。它的最终目标是要像一把钳子那样包围和粉碎红军。

    蒋狡猾地避免把大量的军队暴露在他的公路网和碉堡网以外。他们只是在重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