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二十 论谏议(2/2)

不次升擢或某几个言事的人组织过密的时候,那算是例外;但是这些情形是容易发觉并补救的。

    再说那最后的一件害处,就是人们会存私心而进言。无疑地,“他在地面上将找不到忠诚”这句话底用意是形容一个时代而非指所有的个人的。有些人底天性是忠实、诚恳、质朴、爽直,而不是狡猾曲折的;为人君者当首先把有这样天性的人吸引到身边来。再者,言事之臣并非都是团结一致的,反之,他们常常是一个监视一个的;因此若有一个人底言论是为党争或私心而发的,这种情形多半是要传到君主底耳朵里来的。但是最好的救治之方就是人君要懂得言官,如言官之懂得人君:

    “人君之至德在乎知人”。

    在另一方面,言论之臣也不可过于喜欢察究他们底君主底为人。一个参与言论的人底真正应有的品性是要通晓他底主人底事务而不是熟悉他底性格;因为这样他就会劝导他而不至于迎合他底脾气了。为人君者假如在听取他底议事诸臣的意见时能听取个人私下的意见,又能听取当众的意见,那是特别有用的。因为私下的意见是较为自由,而当众的意见是较为可重的。在私下,人们比较勇于表示自己底好恶;在公众中,人们较易受别人的好恶之影响,因此两种意见都采取是好的;并且在听取较为低级的人们底意见时,最好是在私下,为的是可以使他们畅所欲言;在听取较为尊贵的人们底意见时最好是在公众,为的是可以使他们出言慎重。为人君者若仅为事求言而不同样地为人求言,那末这种求言的举动就是空虚的;因为这样做,一切的事务就好象无生命的图象一般了,而办理事务的那种生气则全赖择人得宜也。要用人而征求意见时若仅依阶级为标准,以求其人品与性格,就好象在研究一种观念,或者一道数学题的时候分门别类的那种办法一样,那也是不够的;因为大错误之造成,或大识见之显出,都在用人得当与否也。古人说:“死了的人乃是最好的进言人”。这话说得不错:当活着的有言责者畏缩不敢言的时候,书籍是敢直言的。因此最好熟读书籍,尤其是那些曾经身历其境的人所作的书。

    今日各处底议事机关大多数不过是一种平常的会议而已,在这种会议上诸种事务仅仅受谈论而未受辩论也。并且他们都是草草地由议事机关底命令或决议处理。在重大事件上,不如先一日提出其事而直至次日始讨论之为愈;“黑夜带来良言”。在英,苏合并问题议事会上就是如此做的:那是个慎重有序的会议机关。我主张应有一定的日期专议请愿之事;因为这种办法既可以使请愿者对于他们底请求能受注意的一事较有把握,又可以使会议机关有工夫来讨论国家之事,如此乃可以办理当前的急务也。在选任委员会,为总议事机关预备一切的时候,任用那些无成见的人们比任用正反两面成见甚深的人,而造成一种均衡中立之势的办法好。我也赞成永久委员会之制;例如关于贸易的,关于财政的,关于军事的,关于诉讼的,以及关于某项特别事务的皆是也;因为若有许多特殊的小议事机关而只有一个国家的议事机关(如在西班牙就是这样),那他们就实际上等于永久委员会,不过它们底权大些罢了。凡是由他们底特殊职业而对于议事机关有所报告或陈述的人们(如律师,海员,铸钱者等)应当先到各委员会报告,然后,看时机之宜否,再到议事机关面前。并且他们不可成群而来,或者带一种傲慢不逊的态度;因为那样就是对议事机关咆哮示威,而不是有所陈述了。一条长桌或是一张方桌或是依墙排列座位这都好象是形式上的事情而其实是实体的事情;因为在一条长桌之旁,在上端坐的少数人就可以实际上指挥一切;但是在别的坐法中,那坐在下位的议事人底意见就可以多受采纳了。一位君主,当他主席会议的时候,应当注意,不可在他底言辞中过于泄露自己底意向;否则那些议事官就要看他底风转舵,不拿自由自主的意见给他,而要给他唱一曲“吾将愉悦我主”的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