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结束语(1/2)

    本书所关注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明史。在文化发展中,亚历山大大帝的胜利,既赶不上发明织布机的影响,也赶不上发现冶金术的影响。在令人叹为观止的文艺复兴时期,正如在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一样,帝王是匆匆过客,学术有鼎盛极衰,然而农民却孜孜不倦地埋头耕地。在兴起的城市之中,在城市生活所必需的安稳生活已经发展起来的任何地方,都重复出现了苏美尔人城市生活的模式,都重复出现了有组织的行会工匠的模式。行会工匠兼有双重身份:生产者和销售者。甚至连技术都始终保持着十分显著的相似性,只不过有一些小小的发展罢了。比如,早期的技术依靠青铜作主要金属,后来铁取代青铜成为主要的金属,仅此而已。铁的价格比较低廉,储量亦较丰富;在一定程度上,铁使金属使用贫民化了。早期复杂的象形文字,只有专职的祭司和神职人员才能通晓;后来发明的字母表使文字发生了革命,使读书识字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当然,中国给上述文字发展过程提供了一个少数的例外。

    人类文化发展中,有三次基本的突进。第一次突进是使用工具、火和语言。第二次突进是发现如何栽培作物、驯化动物,由此而引起一系列的社会进步和技术进步。农牧业发现后不到一千年,我们文明的基本模式就建立起来了,文化的有效调节也建立起来了—在技术、经济布局的模式和社会形式上都建立了有效的调节机制。这种调节机制只有经过若干世纪的试验才能完成。第三次突变是不到两百年前发生的,它的完成靠的是发现如何从热能取得动力,如何使用科学的方法。我们尚在努力使自己的制度和经济生活去适应这些采用不久的新的文化成分,可惜我们的努力还不是非常成功。

    第三次文化突进发生之前,旧世界中的各种文明基本上是非常相似的。在旧世界各地,主要的生活模式都是农业经济。那时的经济依靠人的体力,再加上一点畜力相助,比如用牛拉犁,用驴驮运重物等等。世界上的工艺技术依靠的是人手的技能,雕刻木器、锻打金属、纺纱织布依靠的都是手工技能。然而,我们已经看到,每一种伟大的文明对世界文化的发展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所有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都是不谐和的;换言之,那些对它们似乎重要的文化成分就发展得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