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译后记(2/2)

起来了。

    到1990年底,钱兆华专程到京送来了金纬校订后他重新誊清的全部译稿。我从1991年元旦日开始校阅,并随手作些必要的改动。后发觉这本书后一半哲学成分浓重的章节很不好译,担任前几道工序的青年虽然都竭尽所能,但从译稿上看仍然还有大费斟酌和待改进的地方。于是,我自己对全文作了审校,着重校改或重译了后半部哲学内容浓重的那些难译的段落和句子。此后,这部译稿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哲编室等待出版两年,后因故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在送商务印书馆哲学编辑室初审之后,遵照他们的意见,请刘利圭先生对照原文校改,大大提高了译文的质量。待排出后,在看清样的过程中,我除了校改一般性错误之外,又做了一遍复校;至此,才算放心,可以讲“差强人意”和“我对译文的质量负责”这两句话了。经过这么多遍手,待本书面世,从时间上讲,恐怕已经够“十年磨一剑”之数了。为负责起见,现将各位译者初译的章节罗列如下:熊继宁——序言,第一、二、三、四章;刘俊生——第五、六、七章;钱兆华——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章;闵家胤——中文版前言和前言;附录——冯韵文;索引——刘利圭

    关于本书的内容,我想扼要地指出,系统哲学是同占据英美大学哲学讲坛的分析哲学唱对台戏的新型的综合哲学。在广泛地综合科学,特别是新出现的系统科学,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全新的系统范式,并对许多永恒的哲学问题作出新的回答。这些回答应当是有理有据的,是能够应用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在这些意义上讲,系统哲学是跟马克思主义哲学同类型的哲学;因此特别值得我们阅读、研究和吸收。另一方面,尽管本书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哲学体系,但正如作者所言,这只是一个尝试性的导引。读者在通读全书之后,若掩卷而思,亦不难发现,本书确实为系统哲学铺下一块厚重而坚实的基石,但它并没有把系统哲学发展得尽善尽美。故有志于此的后来人,从不同的哲学传统出发,不断综合系统科学的最新成果,还大有文章可做。

    最后,在本书终于出版之际,我们应特别感谢商务印书馆哲学编辑室。他们在十几年前就主动约我“想法儿翻译和出版”这本书,最近几年始终支持我的工作,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闵家胤

    199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