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意大利-欧文.拉兹洛系统哲学引论- > 第十五章 终极原理:形而上学的框架

第十五章 终极原理:形而上学的框架(1/2)

    形而上学的标准

    形而上学或许是人类认知努力的最古老的形式:在古代,它人不知不觉地注入神话;在近代,又注入哲学和科学。形而上学,像宗教一样,对关于实在的终极本质的问题作了回答。它与宗教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命题不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它的答案的内在的一致性、简单性和适当性——一句话:精确性的——基础上。因而,形而上学思想的伟大方案是不太容易被经验所证实或证伪的;它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它的原理的吸引力。也许可以公平地说,历史上伟大的形而上学理论家已经详细地研究了许多有内在吸引力的思想模式。他们所创立的形而上学观认为宇宙是完美的存在,同时又是变化的流(the

    flux of

    change)。他们提出的过程-理论直觉地认为:实在,从混沌到有序向前发展,或在永恒的循环模式中不断重复自己。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唯物论和唯心论;唯灵论和机械论,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被人作过仔细研究,然而,它们对于当代可获得的经验材料来说,有些有很大吸引力,有些吸引力不大,有些则没有吸引力。

    当代特征趋向于探索形而上学的终极原理和经验之间的联系。因此,它趋向把富有内在吸引力的形而上学的数目限制在能够用经验解释的数目上。形而上学的方案能否用经验来加以解释,这多半取决于“经验的”这个词的含义。当我们直接地接触感觉经验流以及同它交织一起的记忆要素——情感和意志——时,我们就会获得这样的多样性:几乎任何形式的秩序都可以从它里面抽象出来。直接感觉和“活生生的”经验证明了赫拉克利特和柏拉图都是正确的,尽管理智的建构作用在后者那里比前者更明显。但是,经验可以被强行用来为存在和流变,为心灵和物质提供证明。当我们把形而上学同某些已经确立的关于实在的范畴进行比较时,我们发现在平行方案之间进行选择的标准。因此,牛顿观念明显地与唯灵论相悖,而唯灵论的理论基础比较容易在杜里舒生物学的活力,在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本我和超我中找到。于是,如果我们假定经验观念本身可以被划分为从好到坏的一个范围,并且如果我们根据这本书提出的论点再假定,这里称之为“系统范式”的对世界的一般看法是今天可获得的最好的观念,那么我们就有了一个选择一种特定的形而上学的标准。如果这种形而上学由于它基本原则的精确,又具有内在吸引力,那么它将是我们所需要的选择。现在,我就提供几点提示和思考作为构成这种形而上学基础的基本观念。

    对系统形而上学的说明

    我们选择带有进化的、明确的多元论因素的一元论作为我们的基本框架。我们反对把二元论和多元论作为基本原理;我们还没有得到任何系统论的证据可以认为,宇宙由惰性的物质所组成,并注入了某种有外在关系的精神,或一套理念形式,或其他可能的成分;我们也没有十分可靠的根据可以认为它好像是一个由共存的、同时又是外关联的多种实体组成的夹心蛋糕,而这些实体有的可以被定义为“物质的”,有的则可以被定义为“生物的”、“心理的”或“社会的”。当然,我们可以把宇宙想象成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母体,从中可以产生出表观各异的实体。我们也可以想象,在组成的和被组成的之间,物质和时空之间没有根本性的割裂。我们没有那些处于非连续的时空分立点上的实体性的事物。相反,宇宙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连续统,它不仅规定了时间和空间,还规定了可由经验观察来揭示的时空事件。后者可以被想象成基本时空母体中的“应力”或“张力”,它们显现在现象领域里,犹如水中冰山之顶尖。因此,不存在保持一定距离的活动,不管这些在时间和空间上有距离的事件是因果关系的还是功能关系的。相互关联在宇宙母体内传播,它受到某种恒量的限制,像真空中的光速。所以说,相互作用可以由闵可夫斯基和韦耳的光锥(the

    light-cones)来规定。

    在由光锥规定的相互作用范围内,宇宙母体在模本流(Pat-terned

    flows)中进化,而某种实现了的模本流就成为其余的模本流的出现和发展的条件。一些模本流达到了内在稳定的形态,这样,它们就能继续存在下去,尽管它们进化着的环境有变化。这些模本流代表重复出现的事件集,它们结合一起构成了模本流的不变性:我们把这些称为系统。已经达到的稳定构型——它们作为系统内的约束力量在活动——是宇宙母体中内在的可能性的实现同时,作用于系统的约束力量(既限制了系统的自由度,又给系统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介质)代表了在系统外的连续统内实现了的可能性。如此看来,宇宙连续统内的可能性是在系统适应它们环境的选择性进化中实现的。系统的进化是连续统向适应程度、复杂程度(部分地)和个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组合单位的推进。这个过程只不过是连续统流体中个体在总的流型(flow-patterns)内的适应性的调整。说到底,这是母体本身的有序比过程,其做法是以消除某些区域内的复杂流体为代价,造成在另外一些区域内组织性的建设。但在那些流体复杂化的区域内,用精致的等级构型,母体形成了多维场。

    值得我们注意的事件是连续统的可观察到的局部。尤其是在那些流体恒定或复杂的地方。相对简单的恒定流体提供了由物理学对之进行研究的某些事件,例如包括光和量子化的能量迁移在内的许多辐射,而具有高水平控制稳定性的复杂流体则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研究的对象。在每一情况下,只要它们显示出不变性,流体就可以通过理论的模型来摹写。自我维持的不变性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实体”的概念;另外,那些具有凭知觉可观察到的特性的自我维持的不变性则给我们提供了“事物”这一名词所指的那些东西。当然,作为具有认知能力的人类,我们同样也是复杂的、自我维持的和组织化的流体。这样来考虑,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些流体我们可以凭知觉观察到,而有些则不然:那些可观察到的流体同我们本身与之结合在一起的流体不变性的保持有关,而那些观察不到的流体则与其无关。

    心灵现象既不是某些外界力量闯入宇宙所引起的,也不是从子虚乌有中产生的。心灵只不过是母体内那种系统关联性的内在方面。它在未分化的连续统内作为一种可能性存在,而当母体分化为相对分立的自我维持的系统时,它就进化成更明显的形式。作为“知道者”(knower)的心灵是作为已知的宇宙的部分的继续。所以,在这里所描述的形而上学中,主体和客体之间不存在什么鸿沟——这两个术语代表了专断地抽象出来的实体。

    这种学说把可能性结合到现实性当中,而不是把它置于分离的、超验的水平上。凡存在的都是局部得到实现的可能存在的。后者是宇宙母体内潜在的稳定性层次的总和。我们发现,在这个母体内,由于一种可能性的实现成为另一种的实现的条件,因而属性一个接一个地和成套地被认识。这样,那种被动的“中性要素”(“neutral

    stuff”)或“惰性物质”(“inert

    matter”)的经典思想的最后遗迹就被抛弃了。自然界是终极因。它是自我进化的,并非取决于任何外部力量,明显的有序代表了它自我进出的可感知相。自然界只存在内部关系。柏拉图的理念或怀特海的永恒客体都作为不必要的而被抛弃;超验的上帝或其他神灵的观念也是这样。有序来自内部,进化是从不可感知的连续统到越来越分立的个体的过程。但后者并不是完全分立的(因为系统不过是沿连续统的点的个体化的集合),因为在进化过程中,由于获得了能够与人的感官相互作用的整合的属性,它们逐渐增加了这样的可感知性。

    观察到的自然界连续变化的图景,是实体在里面形成相对稳定的流体的过程。这种流体,在种种不同环境中,以许多不同的形式重复出现,并且被统摄在若干一般的范畴之下。后者由好探究的心灵(同样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元素)对观察到的材料作筛选而抽象出来的那些不变性进行编码。这样一来,我们就要处理两种一般概念:自然宇宙中具体的流型,和它们赖以在心灵中被编码的抽象的一般范畴的流型。然而,如果由此得出结论说已知的东西仅仅是前者,而把抽象的一般概念归结到“先验自我”的或“有构建能力的意识”的虚幻王国里,那就错了。抽象的一般概念和具体流型的一般概念都同样是过程中的一个元素。一个抽象的一般概念,在它赖以产生的大脑-心灵内的那个复杂的自然-认知系统中,是一个真实的元素;而一个真正的一般概念,作为那个系统之外(或之内,如果它是某人自我认识的元素的话)的具体流型的一个抽象的编码,也同样是这样。

    有些抽象的一般概念在自然界中没有它的具体对应物,例如感觉资料以及赖以构成视觉、听觉等等的格式塔。“白”是一个感觉的一般概念,一个心灵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