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中文版序言(1/2)

    《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1870-1889)》问世后,有幸颇受世人评说。在这个序言中,我想对1960-1965年间在各种学术杂志上发表的对本书的评论作一小结,我相信这对晏智杰教授的中文译本的读者是有意义的,就像往昔的游记对今日的旅游者有用一样。

    评论者对一本书通常总是有赞许也有贬抑。前者超过后者,可谓肯定的评论,反之,便是否定的;而肯定的评论极易超过否定的评论。本书问世后5年间先后获得的署名评论中,属于肯定的评论有11篇,否定的评论有3篇。

    肯定的评论的评语、作者、出处及日期如下:

    “在当代经济学家中,也许没有人能像理查德·豪伊那样熟悉该学科浩瀚的文件了。”R.M.罗伯逊,《维多利亚时代研究》,1961。

    “一部出色的作品……一篇惹人喜爱的历史记载。”J.E.巴塞尔,《南方经济杂志》,1961。

    “资料可信,文笔优雅。”P.阿尔特,《科学与社会》,1963。

    “作者在这个研究中并没有自命不凡,而以一种毫不矫饰和平实的方式获得了丰富的成果。遗憾的是,这种学者风度与作风正在学术界迅速地消失。”R.达塔,《Arthaniti》,1961。

    “总之,这是一本内容非常丰富的著作,很难相信它只有271页。”E.菲尔斯,《国民经济与统计年鉴》,1962。

    “在近期关于著名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形成的历史研究中,豪伊的这本书应被看作是最值得注意的贡献之一。”A.蒙塔纳,《施穆勒年鉴》,1965。

    “一般来说,豪伊所用的不是思辨的方法,而是根据最精确安排的事实材料进行研究的。”M.斯特林塞,《国民经济学杂志》,1963。

    “这是一部关于边际效用理论起源的非常精确和深入的历史著作,它出自一位忠实和博学的作者之手。”E,詹穆斯,《经济评论》,1964。

    发表类似评论的还有荷兰的杂志(M.爱斯金斯,《经济学评论》,1960。P.亨尼普曼,《经济学家》,1962。)以及丹麦的刊物(K.E.斯文森,《国民经济学评论》,1961)。

    G.H.布斯凯、C.W.季尔鲍德和E.考德发表的评论则是否定的。他们的观点与本书显然不一致。他们对本书的某些部分看来是赞成的,但总的来说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对此不应忽视。

    布斯凯评论的开头是一句释疑的话:“这是一部易读的有教益的著作,它介绍了一段我们科学的有趣的历史。”(《政治经济学评论》,1961)布斯凯早在1927年就发表过一部常见的经济学史,我在本书第216页[见中文译本附录注释(24)〕提到过这本书。

    在一番略显恭维的介绍之后,布斯凯声称,我的这本书不是他所写的那一种:他的书论述的范围更大,开头比1870年早得多,而结尾是在1889年之后很久。此外,他还更多地注意到戈森等重要人物,而不太重视拉韦利和奥托这些相对来说不甚重要的人物。

    我起初是想写一部布斯凯所说的那种著作。我深知这样写的优点,但我改变了主意,宁可牺牲广泛的涵盖范围,也要作更详尽的研究,以阐明边际效用理论进入经济学主体的过程。

    第二篇否定的评论是季尔鲍德提出来的,他勉强承认本书作者“看来阅读了大量著作,这些著作甚至在大多数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