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仕途的玄机 > 第九章 致命的自负——帝国守令(8)

第九章 致命的自负——帝国守令(8)(1/2)

    第九章 致命的自负——帝国守令(8)

    接下来的行动进一步说明,尹赏根本没有审问查案的兴趣,他亲自查验嫌犯的工作不过是从每十个嫌犯中留下一个,其余九人则尽数囚入虎穴,百人一穴,够数之后就用石板盖上洞口。每隔几天提审一次,但没有多少人能够活着等到尹县令提审自己的时刻,囚在虎穴中的嫌犯身体相贴大批死亡。县吏的工作重点,是用篾席裹住尸体,抬出去埋在华表东面,标明死者姓名,但百天之后方才允许家属挖出。京师的街道上来来往往的,都是痛哭流涕的死者亲属。

    令人惊讶的是,如此触目惊心的屠杀似乎并没有太多冤枉,这一判断来自流传长安的一首民谣:孩子死了到哪里去找啊?你去华表东边的少年场吧。活着的时候不学好,死了可怎么安葬你呀。

    此时的尹赏,已经将注意力集中到他留下的那些人身上。这时长安县的官吏才明白,看似随机而选其实是有心为之,尹县令留下来的不是贼首盗魁,就是误入歧途的良善人家子弟。在尹赏肆无忌惮但求速杀的手段面前,已经崩溃的几十名幸存者愿意改过自新。尹赏答应暂不追究他们的罪行,条件是立功赎罪。

    这群吓破胆的囚徒全力以赴协助尹赏,确实收到成效的,尹赏就亲自任用为自己的部下。王温舒的模式又一次发挥出屡试不爽的巨大威力,接下来的抓捕行动极为精准。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人对于抓捕自己的同党或者同类的兴趣和狠辣远远超过普通县吏。几个月之后,长安县中的盗贼行为绝迹,其他郡国亡命到长安的逃犯也尽数逃离京师。

    尹赏的下一站是江夏郡(治西陵,今湖北新洲)太守,任命原因是江湖中盗贼蜂起。这次太守任期没有持续太久,尹赏抓捕江中盗贼、处决通匪吏民过多,又因为残贼而被罢免。秦岭山中的盗贼多起来之后,朝廷再次起用尹赏为右辅都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升为执金吾,总管三辅地区的治安,专门对付巨奸大猾之徒,三辅吏民都害怕他。

    尹赏作为西京最后一个酷吏,死于执金吾任上。患病临终前他告诫四个儿子,我当年出来做官,因为残贼被罢免,后来朝廷又想起我的能力,就再次起用了。一旦因为软弱不能胜任被罢免的话,那就终身不会再有起用的机会了,这种耻辱比起因为贪污公款私吞赃物被免职更加严重。你们可千万别那样。

    这就是尹赏的仕宦哲学,考虑到这是一个父亲临终前对儿子的告诫,应该是他所相信的毕生经验之精华。这一番话却也正说出了本朝官吏对于去官往往看得很轻的原因,正是因为缺乏临民理政的人才,除非软弱不胜职责,去官、弃官或免官之后一般会再度进用。即使刚从狱中赦出,有时也会很快即被郡县长吏或皇帝征用为吏,甚至直接任为令长,这就助长了去官与弃官之风{14}。

    不论尹赏的说法是否能被今人认可,但他的家教极为成功,虽然不及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