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仕途的玄机 > 第九章 致命的自负——帝国守令(7)

第九章 致命的自负——帝国守令(7)(1/2)

    第九章 致命的自负——帝国守令(7)

    朝廷选择尹赏恢复京师的秩序。

    以尹赏的聪明和在京畿为官多年的经验,他应该知道,长安城中的无序混乱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并非问题要害所在,只要穷究根本铲除导致祸乱之由,一切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众所周知浩商杀人后逃亡长安,之所以能够长期逍遥法外,不过是因为包庇藏匿者乃是成帝的舅父红阳侯王立,帝国强力机构面对权贵之时已不是运作效率高低而是根本无法运作的问题。可这所谓的致乱之由,已经远远超出了长安县令的能力范围,甚至成帝本人也无能为力。

    长安的混乱因成帝懦弱放纵、贵戚横行无忌而起,贵戚横行不法在先,官府无法治理在后,久而久之司空见惯的犯罪行为与无序状态从心理上暗示着百姓这是常态,群起效仿的结果就是如今的局面。最为简单但也最有成效的根治策略显而易见,只须将不法贵戚特别是王氏外戚如红阳侯等人作为典型予以严惩,即可震慑所有现行的和潜在的罪犯,一举扭转形势。

    然而王氏外戚的权势已经大到难以想象的地步,王氏一门十位列侯,家族子弟出任卿、大夫、侍中、诸曹等官,把持着朝廷的一切要职,天下郡国守、相、刺史大都出自王氏门下。阳朔元年(前24)京兆尹王章秘奏成帝,痛斥帝舅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王凤专权乱国、目无君上。王凤以退为进,上书乞骸骨请求退休,王太后在后宫日夜哭泣并且绝食,配合自己的兄弟,懦弱而犹豫的成帝在压力下妥协,王章被投入廷尉监狱而死。阳朔三年(前22)辅政十一年的王凤死去,王音、王商、王根、王莽相继秉政,终成帝一朝王氏把持着政权。

    距离这个先例不远,尹赏当然明白自己更没有撼动外戚的能力,在不能触及根本的同时实现恢复秩序的目标,这是他必须完成的艰难任务。

    尹赏面临的其实是帝国所有官吏都要面临的困境。朝廷任命官吏并予以考核,排名垫底的官吏降级或者斥退,位居前列者升迁到更高一级。所有官吏都憧憬着第二种可能,希望不断延续这一由优秀到升迁,继续优秀进一步升迁的良性循环,实现位极人臣的抱负。但是官吏们全然忘却了这一选拔机制的悖论,为论述方便此处简而言之,县令一级的优秀者被升迁至太守一级,优秀换得朝廷给予更高的荣誉和职位作为奖赏,所有人都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一种奖励、一种类似福利的东西。可问题是,每一种福利或者权利都要与一定的责任或者义务相关联,更高的职位意味着更大的付出和努力;如果再考虑到选任官吏的多数情况,是选择较低职位上的优秀者,担任较高职位中相对困难的职位的话,就很难说升迁到底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