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仕途的玄机 > 第九章 致命的自负——帝国守令(4)

第九章 致命的自负——帝国守令(4)(1/2)

    第九章 致命的自负——帝国守令(4)

    严母对儿子的心思把握极准,严延年面对责备而向母亲认罪,完全出于也仅仅出于孝顺。无法对母亲明言,但张敞来信正好提供了一个直抒胸臆的机会,严延年将自己的思考报与好友。严延年的观点是,河南郡居于天下咽喉,曾是西周、东周的都城所在,此地并非良莠不齐,而是良少莠多,哪里能够不予铲除呢?

    然而,严延年还是错了。他或许会认为母亲不过是妇人之仁,抑或许以为母亲不通于政务,但是他不会想到母亲拥有远超于他的更大智慧。

    本朝并不缺乏甚至极多这样虽无太多所谓正统的学识,却仅仅凭借其人生的阅历,即已真切领悟到世间至理的父母。晁错之父与张汤之母便是前例,最为惊心动魄的母爱则要属开国功臣王陵之母。

    楚汉相争之时,项羽将王母软禁于军中,时值王陵派遣使者来至营中,项羽当着使者的面对王母多加礼遇,希望以此招降王陵。王母私下送别使者时哭泣而言:“愿为老妾语(王)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言罢伏剑自刎。史载王陵本无追随高帝的坚强决心,其母毅然赴死才使得他坚定了信念,遂从高帝厎定天下。

    类似于严母的有武帝时大臣隽不疑的母亲。隽不疑出任京兆尹,每次巡行各县复查囚徒还家,其母总会询问是否曾平反冤狱,活人几何?如果隽不疑平反案件数量为多,隽母欢喜异于他时;如果隽不疑无所救活,隽母生气恼怒甚至为此不愿进餐。抛开隽母干涉其子施政以及不问情由地倾向于恶死爱生是否有违法律公正不谈,慈悲为心还是对其子影响深远,故而隽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严母的智慧一语成谶,返回东海郡之后一年左右,严延年即被治罪下狱。东海郡无人不以严母为贤德睿智,但其教子有方并不局限于严延年这一个儿子,另外四子也都具有为吏的才干,官居二千石高位,按照帝国的惯例,东海郡称呼她为“万石严妪”。

    自负终于被一系列的不如意迅速撕碎。

    神爵三年(前59)原任左冯翊强被免职,竞争这一职位的帝国官吏是东郡太守韩延寿和严延年,宣帝原本计划由严延年来接任,已经发出征召之符,又因为他的严酷名声而追回撤销,任命韩延寿接任⑧。严延年怀疑是少府梁丘贺从中作梗便对他怀恨在心。正好这时候的琅邪郡(治东武,今山东诸城)太守因为积劳成疾,得病三月不见痊愈就去职了⑨。严延年知道自己已无出任左冯翊的可能,跟太守府丞义大发牢骚,琅邪太守尚且能辞官归家,我反而不能辞官么?显然,严延年潜意识中认定自己对于朝廷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