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仕途的玄机 > 第九章 致命的自负——帝国守令(1)

第九章 致命的自负——帝国守令(1)(1/2)

    第九章 致命的自负——帝国守令(1)

    一 严延年忠奸莫辨

    侍御史严延年正在为元平元年(前74)以来的帝国朝政而苦苦思索,事实上他思索更多的应该是自己的仕途。

    严延年,字次卿,东海郡下邳县(今江苏邳县西南)人。他的父亲曾为丞相府掾,因着这样一层关系,严延年在少年时代有机会进入丞相府,系统地学习帝国法律,然后回到东海郡担任郡吏。后来参与选举而得以除补为御史掾,再获得举荐出任侍御史。

    严延年并非甘于平淡寂寞之人,按部就班的基层小吏生涯,让他看不到辉煌的可能,父亲滞留于丞相府掾老去的经历,也深深地刺激起他对庸庸碌碌一生的恐惧,他需要一个扬名天下的机会,赢得出人头地的资本。现在,他似乎看到了这样的机会已经到来。

    严延年为自己危险的思路激动,按捺住内心的狂热,他需要对朝中各派势力做一个冷静的评估,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冒险有惊无险。这时是炙手可热的帝国权臣大将军霍光废掉昌邑王、尊立宣帝之后不久,严延年的计划正是弹劾霍光。这是无比疯狂甚至无异于自杀的计划,向皇太后的外祖父、辅政十余年、废立两位皇帝的帝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挑战,几乎绝无生还之理,甚至还将搭上整个家族的性命。但是,严延年有足够的自信能够全身而退,同时一举扬名天下。

    严延年清楚地知道,无论霍光怎样权势滔天,从纯粹法理道德的角度分析,他仍然是皇帝的臣子,他的一切权力来自天子的授权,至于这样的授权是出自天子自愿还是迫不得已,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因此,如果霍光无意谋反的话,那么他维持权力的一切手段只能是权谋,而万不可使用暴力。权谋诡诈需要用精心的设计和巧妙的拉拢,引领帝国官僚的舆论和倾向,这样一来霍光就不能不有所顾忌,于是击垮一名对手的程序就会迂回曲折又无比复杂。

    有利的条件还有,霍光权势的充分证明是,他能够迎立昌邑王,也可以废掉昌邑王再改立宣帝,但如此举措并不可以无数次复制,换句话讲,霍光一生也许只能做这么一次,无论如何他不能再把宣帝废掉了。废掉昌邑王是因为此人**,霍光所为算是替天行道,即使如此他也遭遇到了众多大臣的或明或暗的非议和抵制。若要再来一次却绝对危险,就算宣帝真的也不适合皇帝的岗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至少也说明霍光的眼光和能力存在问题,如此低下的个人素质显然不适合再担任帝国第一大臣的重要岗位。

    没有哪个天子会对能行废立之事的权臣心存好感,没有哪个天子会希望有个权臣代替自己统治帝国,更没有哪个天子会在这样的形势之下高枕无忧,而对其他帝国大臣的集体缄默表示欢迎。因此,十八岁的宣帝一定对霍光心存猜忌①。既然宣帝对霍光心存猜忌,就一定会对将矛头指向霍光的所有行为乐观其成。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