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明朝一哥王阳明 > 第十二章 先秦精神文明建设(4)

第十二章 先秦精神文明建设(4)(1/2)

    第十二章 先秦精神文明建设(4)

    孔子和墨子虽有观点上的分歧,但都是出于对现实的失望起而提出主张、改造社会。

    而老子不失望,不绝望,直接无望——不抱任何希望。

    在老子的时代,人们早已麻木,似乎任何努力都已变成徒劳,春秋时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打到最后只剩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而且一切皆有可能,宋国作为殷商的余脉在周初分封时位列诸国之首;郑国在春秋伊始雄踞天下,搞的儒家很不爽,非得用所谓的“春秋笔法”喊“郑庄公”为“郑伯”,意淫也要给人降两个爵位(公侯伯子男)。

    然则这一切,而今安在哉?前者在战国沦为二流国家,最后被齐国所灭;后者更惨,战国一开始就被三晋之中实力最弱的韩国吞并。

    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必定催生极端的思想,杨朱的“不拔一毛以利天下”开始大行其道——为什么不?性命都朝夕不保,还奢谈什么春秋大义?

    杨朱开了先河,达人有待老子。

    老子认为儒家和墨家那帮人都是穷折腾,越折腾越乱。在他看来,成天摆出一副拯救地球姿态的人,比如现在的世界警察山姆大叔,才是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最好的天下,是不需要拯救的;谁都不用管谁,才叫天下太平。

    有没有这种可能呢?有,在漫长的氏族社会之前的原始社会。

    由此可见,就复古而言,原始派代表老子远比氏族派代表孔子彻底。

    原始社会大家自由自在,虽然没有电影没有网游,没有人信春哥信曾哥,但烦心事也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幸福指数未必比现代人低。

    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呢?儒家推崇的那帮圣人尧舜禹出现的时候。

    这帮人用自己的言行教会了大家区分感情的亲疏,懂得了权谋之术,更可怕的是,他们开始尝试治理天下,悲剧由此拉开序幕。

    在老子看来,有治必有乱,治为乱之源。天下不是你们那一小撮人能够治理得了的,即使你英明神武,你能保证几十年后你的后代执政能力不发生退化?因此,统治阶级不要自作聪明瞎折腾,最好的统治是民众压根就不知道还有领导人。如果您实在忍不住非得去“治”,那也请您治大国如烹小鲜慢火给熬着,火到自然猪头烂,千万别用锅铲乱翻一气,把菜搅成了渣滓,把民怨搞得沸腾。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统治阶级爱折腾,老百姓便纷纷效尤。老子研究了一通历史,发现从尧舜禹到夏商周,整部华夏史就是一部自以为是自讨没趣的折腾史,折腾到春秋战国,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闹够了没?

    闹够了就听我讲吧,两个字,无为。

    先谈“无”。

    “无”与“有”对应,老子推崇“无”是一种极其深刻老道的见解。

    任何“有”尽管范围如何广大,总是有限的和暂时